(共29张PPT)
文言文阅读
翻译技巧
教学目标:
1、清楚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
2、了解文言文易失分的地方;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2、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陌生文本中。
文言文阅读
翻译技巧
字字落实,
直译为主.
句句通顺,
意译为辅.
信
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文言文翻译三字标准
信
达
雅
1.保留专有名词。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例:
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拜左拾遗。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留
2.删除无义虚词。
有些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常见的情况有删去句首句尾的语气词、句中表顺接的连词、无实在意义的虚词等。
例: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二石兽并沉焉。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删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3.替换差异词语。
有以下几种情况:双音词替换单音词;本字替换通假字;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词类活用替换。
例: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换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4.调整特殊语序。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例:
①何陋之有?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调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5.增补省略成分。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否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况有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例: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
②场主积薪其中。(于)
③投以骨。(宾语“之”)
补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文言文的直译六字法
留
调
补
删
换
字
句
贯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均保留不译 ; 与古今通用词语可保留。
一些无意义的虚词 ,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 ,应删去。
倒装句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单音节换成双音节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总结: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语句要通顺
文言文常见句式
1.判断句
一.基本形式是用“者,也”
(1)“……,……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3)“……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5)“……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常见文言文句式
1.判断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二.其它形式的判断的句式
(1)“为”,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是”做动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兵革非不坚利也
2.省略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一.省略主语
(1)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二.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三.省略宾语
(1)投(之)以骨。(《狼》)(代指狼)
2.省略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四.省略介词
(1)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五.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1)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3.被动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1)没有标志词语,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a “为” 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4.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一.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将谓语放到句首.
例:
幸哉,生在华夏!(生在华夏幸哉!)
美哉室!(室美哉!)
灼灼其华。(其华灼灼)
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4.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二.宾语前置。
(1) “之”为标记.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当,“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
弗之怠.正常语序是:“弗怠之”译为:不放松读书. 之.代词当宾语.
(3)疑问句中代词充当宾语.
何以战 正常语序是:以何战 译为:凭借什么作战?“何”: 代词充当宾语.
4.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三.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中心语+者+定语
4.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三.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2:马之千里者
定语“千里”后置,以突出中心词“马”,可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中心语+之+定语+者
4.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三.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高、远”后置,以突出中心词“庙堂、江湖”,可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遥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王”。
中心语+之+定语
4.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三.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4:尝贻余核舟一
定语“一”后置,以突出中心词“核舟”,可译为“曾经送我一艘核舟”。
中心语+数量词(作定语)
4.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四.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1、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1: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1: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1)“不亦……乎”相当于“不也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如……何”相当于 “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
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
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常见的固定格式
(5)“何以”相当于“凭什么”
例:何以战.即:凭什么作战?
(6)“所以”相当于“用来……的办法”“……的原因”
例:所以动心忍性 即: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
例: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即:这是后汉倾颓衰败的原因。
(7)以是/是以 即因此
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
(8)得无……乎”即“怎能……不呢”
例:得无异乎 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9)“然则……”即:虽然(既然)这样,那么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快乐呢?
常见的固定格式句式
课堂总结
翻译一定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切记把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若逐字逐句翻译不通,
则有可能句中有特殊句式。
课堂总结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