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7 21: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山川河流、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荷花。

陋室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铭”和作者的文学常识。
——重点
2.疏通文意,掌握文中涉及到的常用文言词语。
——重点
3.理解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难点
一、文学常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望洞庭》《浪淘沙》《秋词》《乌衣巷》《竹枝词》等。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其八》
“诗豪”刘禹锡的“三起三落”
永贞革新
奉诏回京
再奉诏回京
贬连州
贬远州
再贬苏州、汝州
《元和十年自朗州回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天下第一铭”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陋室铭》
德馨
苔 痕
案 牍
鸿儒
西蜀
何陋
调素琴
(xīn)
(dú)
(hónɡ rú)
(shǔ)
(lòu)
(tiáo)
(tái)
字词整理
二、文意疏通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在于。
灵:灵气。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
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
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文章翻译:
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上:长到。
入:映入。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弹奏。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金泥书写)。
乱:使...乱,扰乱。
案牍:官府文书。
之:助词。主谓间,取独不译。
劳:使...劳累。
译: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
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
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
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
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
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之: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三、文言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
古:美好的品德 今:芳香
二、词类活用
名作动,出名。
无案牍之劳形:
古:大 今:鸿雁
古:弹奏 今:调整
古:身体 今:形状、样子
有仙则名:
使动用法,使...劳累。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乱。
无丝竹之乱耳:

三、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助词,主谓间,取独不译。
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四、倒装句
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运用比兴,以山水比陋室,仙龙比人,引出“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和“灵”的特点
中心句,既点明主旨,也为下文写陋室埋下伏笔。
四、内容理解
【对偶】



化静为动,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突出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
交友不俗
情趣高雅
以交往之雅,衬托主人才学高、品德美。
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凡脱俗的胸襟,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以古代名贤类比,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用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说服力。一方面暗示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照应开头---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思考: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对刘禹锡的这种交友方式有什么看法呢?
五、合作研究
陋室铭
设喻引题
陋室不陋
景---环境清幽
事---情趣高雅
引贤自况
--- 反问点题
人---交友不俗
托物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言志
六、结构梳理
山水喻室
仙龙喻人
七、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
1、句子默写。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课后练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课后练习:
答: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内容理解。
(1)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2)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致。
课后练习:
答:作者用比兴的手法,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3)文章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为什么并没有直接写陋室?
(4)你认为刘禹锡写《陋室铭》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同时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现实的讽刺,也表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课程结束
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