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1.有关世界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损失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
B.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地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并无明显差异
C.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非洲
D.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差异,欧美主要表现为台风、干旱和寒潮。
2.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的大洲是 (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3.自然灾害影响人数最少的大洲是 ( )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4.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主要是因为 ( )
A.各自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环境不同
C.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不同
D.各自然灾害都发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内
5.从宏观角度看,世界上许多自然灾害中分布在两条巨型灾害带上,它们是 ( )
A.海岸灾害带和大陆裂谷带 B.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C.板块构造带和山地平原过渡带 D.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灾害带
6.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的灾害种类主要有 ( )
A.台风、洪涝、地震、寒潮、沙尘暴 B.火山、地震、台风、海啸
C.风暴潮、洪水、低温、干旱 D.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7~8题。
7.近年来,图中A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 )
A.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B.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C.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D.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8.从图中不难看出,水平衡数值呈负值的地区,正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地点也呈现出一定的带状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即相对集中分布于 ( )
A.南回归线附近 B.北回归线附近
C.副热带大陆西部和温带大陆内部 D.只分布于有寒流经过的大陆西部
自然灾害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深入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据此回答9~11题。
9.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 )
A.西风 B.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0.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面临的主要灾害是 ( )
①寒潮 ②咸潮 ③热带气旋(台风) ④赤潮
A. 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009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纪录。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
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B.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
C.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 D.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
12.2010年1月10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地区由于连降暴雨引发洪水灾害,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洪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②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暴雨 ③受信风带的影响 ④地形平坦、不利排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3.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
A.孕灾环境大小 B.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致灾因子强度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14.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 )
A.大陆面积最广,地质条件复杂 B.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
C.地处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运动活跃 D.山地丘陵广布
15.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
①塔里木盆地 ②滇南各地 ③海南岛 ④青藏高原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下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 )
A.洪水频发 B.海水入侵
C.地下水位下降 D.水土流失严重
17.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
A.沙尘暴盛行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拉尼娜现象影响 D.过量开采地下水
18.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 ( )
A. 地面沉降 B.塌陷 C. 地震 D.山崩
右图所示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单位:mm),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9~20题。
19.用字母表示的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 ( )
A.M B.N C.P D.Q
20.N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每年冬春季节,黄河乌海段经常发生决堤现象,河水泛滥,形成洪灾。据此回答21~24题。
21.黄河乌海段冬季发生决堤成灾的原因是 ( )
A.凌汛现象 B.台风过境,普降大雨 C.黄河流域暴雨成灾 D.大堤多年失修
22.造成决堤现象的过程一般出现在 (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初冬与早春
23.此类决堤现象还可能发生在 ( )
A.叶尼塞河 B.密西西比河 C尼罗河 D.淮河
24.黄河此类决堤现象不可能发生在 ( )
A.黄河上游宁夏河段 B.黄河中游山西河段
C.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 D.黄河下游山东河段
25.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火山爆发频繁 ②外力作用强烈 ③地壳活动强烈 ④暴雨集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我国地震多伤亡人口多是因为地处 ( )
A.太平洋、印度洋、亚欧板块交界处 B.美洲、亚欧、非洲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非洲、亚欧板块交界处 D.美洲、太平洋、亚欧板块交界处
27.我国地震伤亡人数东多西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震强度东大西小 B.地震次数东多西少
C.地壳厚度东厚西薄 D.人口密度东大西小
国际在线2009年5月27日报道 25日登陆印度洋并过境孟加拉的热带风暴“艾拉”给这两个国家造成惨重损失。到26日晚,共造成两国170多万人死亡,受灾人数已达数百万。据此回答28~30题。
28.此次强风暴形成于 ( )
A.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印度洋热带洋面
C.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D.西北大西洋热带洋面
29.世界上遭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有 ( )
①墨西哥沿岸地区 ②欧洲沿海地区 ③南亚、东南亚地区 ④秘鲁沿海地区 ⑤西北太平洋地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30.关于该次强热带风暴造成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此次强风暴引发了洪水、饥荒、疫病等次生灾害
B.这次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是印、孟经济落后,防抗灾能力差
C.这次灾害灾情严重与印、孟未能及时发出风暴预报、预警无关
D.这次强风暴灾害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更大
3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西南山区
B.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等地
C.低温冷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
D.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32.下列关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本区经济水平高,抗震能力强,经济损失小 B. 本区多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C.本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和海南等 D. 本区多受台风灾害的影响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33~34题。
33.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
A.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B.海啸、风暴潮、干旱
C.地震、洪涝、台风
D.台风、洪涝、暴雨
34.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
A.季风环流改变
B.寒潮灾害频繁
C.人口增长快,经济增长迅速
D.居民防灾、意识淡薄
35.在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的数码代号分别是 ( )
A.④③ B.①④
C.④⑦ D.①⑤
36.《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首当其冲,1.3亿亩耕地受灾,几乎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图甲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人为原因主要有 。
(2)河南、山西等地为抗旱保苗,大打机井抽取地下水。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