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
能口算、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图,将19改成9。
教师:放学路上,小明路过了两幢高楼,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学生一般只会说出图中男孩说的话,如果能将条件和问题都说出
来,教师则给予表扬,如果不能则给予引导。教师:谁能把小明的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引导学生说出:右边的高楼有32层,左边的高楼有9层,右边的高楼比左边的多多少层?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点评:将例题中的数据改成9后,就变成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这样既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呈现问题,理解题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图。
教师:小明还发现了另外两幢高楼,他又有新问题了,谁能把小明的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引导学生说出:右边的高楼有32层,左边的高楼有19层,右边的高楼比左边的多多少层?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样问?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谁比谁多多少,反过来还可以说谁比谁少多少。
学生:左边的高楼比右边的少多少层?
[点评:求相差数是小学低段经常出现的数学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此类问题渗透入题目中,通过教师的提问“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样问?”让学生对谁比谁多(少)多少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站在更高
的起点整体建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融会贯通,并为后续学习注入了动力。]
探索计算方法(1)引导列式 教师:谁会列式?
请一名学生说出算式:32-19=。
教师继续追问:这一个算式可以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 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回答。(略) (2)探索算法
教师:怎样计算32-19呢?
教师:我们先用小棒来算一算,比一比谁最聪明、最能干,能算出答案来。
让同学们拿出3捆零2根小棒,想想怎样从32根小棒里面去掉19根
呢?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谁愿意在展示台上来边摆边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从3捆里面减掉1捆,还剩22根小棒,也就是32-10=22;再从22根里面减9根剩13根,也就是22-9=13。
教师:这位同学把这道题转换成我们学过的知识,真棒! 那你是先算的哪一位? (十位。)我们在计算时,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一般都是从哪一位算起? (个位。)请从个位开始算起的同学来说说你的方
法。
学生乙:从个位算起,单独的2根减9根不够减,我打开1捆,和单独的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先算12-9=3,3捆打开1捆还剩2捆,2捆减掉1 捆还剩1捆,也就是10根,20-10=10,和刚才剩下的3根合在一起一共是13根,也就是10+3=13,所以32-19=13。
教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 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学生丙:从个位算起,2减9不够,打开1捆变成10根,10-9=1,和单独的2根合在一起是3,3捆打开1捆还剩2捆,2捆减1捆还剩1
捆,10+3=13。
教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口算32-19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点评: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操作小棒,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具体感知打开1捆,就是由1个十变成10个一,理解十位退1作10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竖式计算
教师: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这道题? (竖式计算。)请你在草稿本上完成,再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
教师:对于黑板上同学写的这道竖式计算你有没有什么意见? 教师:十位上3上面的退位点表示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回答: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
如果没有问题,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个位上2减9不够,
从十位退1作10,12减9等于3,对齐个位写3;十位上,3退1还剩2,2减1 等于1,对齐十位写1,所以32减19等于13。
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如果有问题,则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帮助订正完善后,再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教师: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请多名学生回答竖式计算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再减,记住在被减数十位的头上打上退位点,便于我们记住计算十位时要减去1个十再算。
[点评:在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竖式学习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环节还体现了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比较不同、揭示课题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32-9和32-19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答出:32-19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减了个位还要减十位。
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点评:通过比较,让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形成清晰的认知,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交流。学生反馈交流时注意图式结合。教 师:为什么要打开一捆小棒?
教师:差的十位为什么是2不是3? 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先请同学完成第1小题。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完成的?
引导学生回答:我看个位够不够减,如果够了,直接用十位上的数相减,如果不够减,被减数的十位上就退1再减。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好,像这样的题我们不用竖式去算,只算它的十位就可以了,请你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说明方法。
[点评:此环节包括两个课堂活动,进一步强化退位减法的算理与算法,积累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思维经验。]
独立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点评:课后练习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也是教学目标的具体 化。教师认真钻研课后练习,了解编者意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略)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算理融于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体有以下特点:一是注意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作基础,推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学习,为新课学习提供先行组织者。二是突出动手操作,在解决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操作,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锻炼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的理解。三是体现计算与思考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表达,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创新意识,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四是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思考经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