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14.2《变形记(节选)》教学课件(24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14.2《变形记(节选)》教学课件(24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7 14: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形记
(奥)卡夫卡
作家作品
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在流放地》。
知识链接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写作背景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写作背景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全文剧透
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全文剧透
小说的情节
线索:双线结构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形:
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的亲人态度:
惊慌同情---逐步憎恨---把他弄走
梳理情节
本文情节的叙述是以什么作为开端的?
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梳理情节
由此开端生发出了哪些情节?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格里高尔
家人和协理先生
惊慌忧虑
努力起床
起床开门
试图阻止协理先生离开
家人催促格里高尔起床
协理先生到来,试图打开房门
惊慌失措
父亲将格里高尔赶进房间
深入探究
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非人的“异类”——甲虫?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人情淡漠
内心烦恼
深入探究
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非人的“异类”——甲虫?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深入探究
提示:不妨从格里高尔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中找到一些线索:
深入探究
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第5段)
那听差是老板的心腹,既无骨气又愚蠢不堪。那么,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不过这将是最不愉快的事,而且也显得很可疑,因为他服务五年以来没有害过一次病。老板一定会亲自带了医药顾问一起来,一定会责怪他的父母怎么养出这样懒惰的儿子,他还会引证医药顾问的话,粗暴地把所有的理由都驳掉,在那个大夫看来,世界上除了健康之至的假病号,再也没有第二种人了。再说今天这种情况,大夫的话是不是真的不对呢?(第6段)
深入探究
从上面这些文字中你能看出些什么?
以上所展示的是格里高尔日常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
辛苦、劳累
人情淡漠
老板的压榨
深入探究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第5段)
父母亲还债的压力使格里高尔虽然讨厌那份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
深入探究
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非人的“异类”——甲虫?
格里高尔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他潜意识里想要逃避这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这是他变成甲虫的主观的、内在的原因。
深入探究
从以上分析看,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老板要炒他的“鱿鱼”而焦虑,他为父亲暗暗地存了一笔钱而欣慰,他为妹妹明年上音乐学院的事而筹划,他为今后一家人的生计而忧心……他多工作认真、努力;他对家庭负责、担当;他对亲情渴望、忍耐;他对自己却麻木、压抑。他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同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受,他是一个善良、勤劳、正直、有责任心的小人物。
深入探究
面对格里高尔的变形,母亲昏倒,父亲粗暴地把他赶回房间。这能说明什么?
专横暴躁的父亲却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丑”外扬,要把他赶回房间关起来。他甚至怀疑儿子会对家人采取暴力行为,而恫吓他、用苹果砸他,想致他于死命。慈父之爱在他身上已消失殆尽,暴露出来的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
母亲对儿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点,她同情儿子遭受的厄运,她不能接受儿子变成甲虫的事实,因此悲痛欲绝,但她内心已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了。
在现实面前,亲情的不堪一击!
深入探究
小说仅仅写格里高尔的变形吗?
也写了家人的变形:
人形虫心
深入探究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
1.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
2.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艺术探究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象征。
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在金钱主导的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揭露了金钱主导的社会摧残人性、惟利是图的本质。
比较研究
《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人异化为虫的故事,两篇课文有什么区别?(可从情节、主旨、细节手法、结局处理等方面比较)
比较研究
①在情节处理上,《促织》是中国的传统小说,格外注重情节结构,重视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而《变形记》则是用西方表现主义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感受体验的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的生存困境。
②在故事结局处理上,《促织》结局是以成名之子幻化成促织哄得皇帝的欢心给家族带来富贵喜剧结尾,满足了中国戏剧喜好“大团圆”收场的文化心理;然《变形记》主人凄凉死去的悲剧的结局则更符合西方文化的艺术审美特点。
比较研究
③在主旨上,《促织》主要是控诉封建社会中统治者贪图享乐,对百姓苛政残害;而《变形记》则讽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靠金钱利益维持的人际关系以及表达了对小人物在异化关系下不幸遭遇的同情。
④在细节表现手法上,《促织》主要是以对比、烘托的手法为主,通过成名的悲与喜的对比、成名先穷后富的对比、成名儿子异化而成的虫与普通的促织的对比等等,来表现“人不如虫”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现象;而《变形记》则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格力高尔异化成甲虫前后生活的变化以及人物悲观虚无的思想。
祝同学们
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