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7 14:47: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六单元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六单元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
1979年版)。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第二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创作背景
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怒号(

挂罥(

塘坳(

俄顷(

布衾(

恶卧(

丧乱(

广厦(

大庇(

突兀(

三重茅(

háo
juàn
ào
qǐnɡ
qīn
è
sānɡ
shà


chónɡ
听读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多层茅草。
挂着。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疏通诗意
诗歌第一句用“怒号”来形容秋风,写出了秋风的什么特点?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突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
诗歌解读
第二、三、四、五句使用了哪些动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几个动词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茅草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诗歌解读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一节诗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风卷茅(秋风破屋)
内心痛惜
诗歌解读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心。
如此、这样。
喝止不住。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疏通诗意
一叹天公毁屋无情;
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在叹息什么?
诗歌解读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一诗节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群童抱茅
无奈痛心
诗歌解读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我自从经历背井离乡、到处流亡的战乱,一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如何挨到天亮呢!
疏通诗意
第三诗节哪两句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描写了天气情况,渲染出暗淡悲惨的氛围,也烘托出诗人暗淡悲惨的心境。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床头屋漏无干处”做铺垫。
诗歌解读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比喻
①把被子比作铁,生动形象地写出被子因为多年没有拆洗盖在身上又硬又凉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贫困。
②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绵绵,屋内到处漏雨的情景,侧面表现了诗人凄苦的生活。
诗歌解读
“长夜沾湿何由彻”中“何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何由”两字作诘问式的慨叹,表达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急切心情。
诗歌解读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丧乱”指安史之乱。屋破雨湿更显夜长,诗人由自身的处境引出战乱以来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扩展到残破不堪的国家。
诗歌解读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本诗节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破屋漏雨
痛苦难眠
诗歌解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同“现”,出现
疏通诗意
在凄风苦雨、辗转难眠的漫漫长夜,诗人想的是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歌解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由己及人,由家到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博大情怀和兼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诗歌解读
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诗歌解读
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本节内容,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诗歌解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屋破雨漏、床湿被冷、通宵不眠的种种窘况,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国家的动乱、人民的疾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主题
概括主题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问题探究
《石壕吏》: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记叙的方式对诗中典型人物老妇的言行进行了客观的呈现。
诗人采用这种“让事实说话”的形式,既使诗歌语言朴实简练,又在客观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探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遭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问题探究
饱尝民生疾苦
体察人间冷暖胸怀博大宽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卷茅
内心痛惜
群童抱茅
无奈痛心
破屋漏雨
痛苦难眠
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
学习小结
PPT模板下载:www./mo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