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
读、译、悟、背、写。
文言文“五读法”:
初读通语句,
再读明大意,
三读有感情,
四读品内涵,
五读得启迪。
一、正音正义
期行
不期而遇
期:约定
舍去
舍己为人
舍:丢下、放弃
无信
言而有信
信:诚信,信用
引之
引吭高歌
引:拉
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顾:回头看
要求
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fǒu
sh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约定
中午时分
才
年龄
尊称,您的父亲
通“否”
等待
嬉戏
当时
尊称,“您”
放弃
离开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语气词,“啊”
丢下,舍弃
离开
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用
拉
回头看
试一试,补出省略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词语积累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4、待君久不至
,已去。
5、相委而去。
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君:对别人的尊称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至:到。
则:就,那么
。
无信:不讲信用。
惭:惭愧。
引:拉。
顾:回头看
试着翻译
四、疏通文辞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他儿子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疏通文辞
友人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您还不到,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课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
君
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您
(有礼貌地
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
(谦称,对别人称
自己的父亲)
你寻我找:
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
①敝人
②卑职
③老朽
④寡人
⑤令尊
⑥令堂
⑦令郎
⑧令嫒
⑨犬子
⑩陛下
尊称:令尊、令堂、令郎、令嫒、陛下
谦称:敝人、卑职、老朽、寡人、犬子
问题探究
1、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2、友人已知错,元方
最后“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
?
诚信
礼貌
聪明机智
懂礼识仪
无信无礼
知错就改
友人:
元方:
诚信
礼貌
归纳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诚为本,以礼待人。
教师寄语
做人诚信相伴
你将一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