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过程 代表
人物 产生背景 主要思想 意义
学习
“器物” 魏源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
国人天朝上国的梦
想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开近代中国人学
习西方之先河
张之
洞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
清王朝内忧外患,洋
务运动兴起 “中体西用” 体现了当时先进
知识分子和官僚
学习西方实行变
革的共识
单元知识整合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
过程 代表
人物 产生背景 主要思想 意义
学习
“制度” 郑观应 中法战争的结
局暴露出洋务
运动的种种弊
端 与列强进行商战;改良政
治,实行君主立宪 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进一步
深化,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
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
度起了启蒙作用
严复 洋务运动的失
败;中国面临内
忧外患的局面,
处在民族危亡
的关头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进化论;“开启民智” 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第一
人
康有为 实行君主立宪;重新解释
“三世说”,主张渐进的
变革 思想界之“大飓风”,极大推动
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梁启超 兴民权,变革科举,实行
君主立宪,培养“新民” 提升了中国民众的民主民权意
识,在中国思想界产生深远影响
孙中山 改良道路的失
败,民族危机
加剧 三民主义 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
望,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续表
过程 代表
人物 产生背景 主要思想 意义
学习
“思想
文化” 陈独秀 辛亥革命的失败;帝
国主义的侵略;袁世
凯的专制统治;资本
主义的发展;启蒙思
想的传播 “民主”与
“科学” 解放了思想,推动
了文化的多元化
李大钊 文学改革(提倡
白话文) 推动新文化新思想
的传播,改变了人
们的传统观念
续表
背景:
基本线索: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近代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中国民主思想萌生:先有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后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后来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民主主义大旗,为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而努力,最终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
重点: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和影响。
②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出的努力以及中国通向民主政治道路的艰难和曲折。
③共产党为建立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作出的努力及成就。
1.(2011 年广东汕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洋务派与顽
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
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
)
B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解析:根据所学,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主要是要不要借
鉴外国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主要是围
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
学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基本上是围绕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
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
问题进行;本题四个选项共同的的话题只能是 B 项。
2.(2011 年北京日坛中学高三摸底考试)《西方文明对中国
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
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
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 砍断了。”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
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
B
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解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仅是在器物层次,辛亥革命不
仅由器物到制度,而且创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2011 年山东济南高三调研)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
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
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
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C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于 10 月
10 日签署《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
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综合知识运用
一部英文著作的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
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
①、请写出kuang Hsu帝到底是谁?(2分) 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3分)
②、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3分)
③、请简单扼要谈谈郑观应。(4分)
综合知识拓展
在19世纪后期的60年里,几乎在每次社会大震动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都要出现
新的思想或运动,请简述这些思想或运动的概况、结果;并从宏观上分析这些结果总体上说明
了什么?
概况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几股进步潮流及其相
互关系、作用方面的特点。
综合知识运用答案
①、光绪;(2分) 郑观应与康熙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处于同一时代)。(3分)
②、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是早期资产阶级代表。(3分)
③、郑观应: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是在中国早期宣传西方民主政治的代表人物(2分)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2分)
综合知识拓展答案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逐渐改变传统的夷狄观念,倡导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①、19世纪40、50年代,面对西方列强入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抵抗列强侵略;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里历程。
②、19世纪60、70年代,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为代表等兴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教育,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
③、19世纪70、80年代,在洋务运动后期分化出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代表,他们提倡君主立宪,开始了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历程;
④、19世纪90年代,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
结果:先后失败
这些结果说明,近代中国的统治者清政府是一个极其腐朽的政权,达标着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同时,西方列强掠夺、侵略中国的野心没有变化,一次在这样的一个中外反动势力异常强大的背景下,要想改变近代中国的落后,谋求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就必须坚决打倒清政府和西方列强,改变半殖半封性质。
2.①民主共和。史实: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②实业救国。史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涌现张謇等著名实业家; ③思想启蒙。史实:新文化运动; ④社会主义。史实: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互关系及特点:①互相促进。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产生,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 影响深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