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交通运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2.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在探索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初步学会应用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培养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身边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3)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铁路干线的分布及列车时刻表的使用。
2.教材结构特点:
本节课是《交通运输》第二课时内容,授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根据需要如何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为第二课时具体介绍铁路运输做了相应铺垫。图文,阅读材料多,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地理规律并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2.列车时刻表使用。
【教学案例设计】整节课所设计问题及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够在设置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对于铁路干线的学习,通过学生读图识图,帮助学生识记我国主要铁路线名称及分布,让学生理解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铁路运输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意义,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
过渡
牛刀小试
特点归纳
聚焦铁路
学以致用
过渡
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
提问: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展示图片(用我班学生模拟的场景),选择哪种方式合适?
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占有中地位,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2.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展示中国铁路交通运输网,学生谈第一印象,分析原因:自然,人为两方面总结
由繁入简,找出中国主要的铁路线
多媒体展示每条铁路线的起止点名称,了解我国铁路线的命名方式。
板画展示:中国铁路网识记重要交通枢纽。
练习:多媒体展示1.如果我们从杭州乘火车到哈尔滨参加冰雕节,选择最便捷的路线,沿途经过哪些铁路线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
2. 家住杭州的某同学跟他父亲想到西双版纳考察旅游,请选择:沿途经过哪些铁路线以及重要交通枢纽?
会选择路线还不够,还需了解列车何时出发,及何时到达——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总结
学生回答:
公路、铁路、
航空、水路、
管道。
总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输
展示目标,学生识记。
“乱”,但总体来说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读图,找出铁路干线的名称,并识记。
通过再次读图,读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既有纵向干线也有横向干线,形成了“三横五纵”的分布格局,东西部地区分布不均。
学生选择铁路路线
读表,认识车次编号中不同字母代表的含义,了解进京以及离京的列车编号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比较选择
梳理本节课的内容。
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通过归纳各种运输方式特点,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设计的问题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产生更积极主动的探究愿望。
为下环节的“抢答”打下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要有挑战的勇气。同时在学生的抢答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小结时及时点拨和补充。
通过读图图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熟悉铁路干线的名称。。
通过板书、板画再次展示,加深学生对铁路干线的认知程度,利于学生更好的归纳特点。
学以致用
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做到学有所用,提高兴趣,培养生活能力。
使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感觉。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在脑海里中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