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案 5.1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第一课时)中图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教案 5.1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第一课时)中图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9 16: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的第一节,共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和“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最后一章,也是前面四章知识的延伸和归结。而前面前四章的专题知识,则是学习本章内容必不可少的前提。前四章内容对于揭示我国地方文化的行程、发展和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设计旅游方案的能力,也起着重要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二)教材处理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自然、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本节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传统地域文化包括许多方面,教科书选取了民居、服饰、饮食三种,因为它们既可以代表地方文化的特色,又能给学生直观感受,同时还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必全面、系统介绍,可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给学生介绍,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并让学生通过读图来提高分析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变“知识走向学生”为“学生走向知识”,营造出和谐、高效、有吸引力且有地理特色的课堂。
【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可以进行方法的提升和总结。
七年级的学生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课堂参与度高,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能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但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2、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饮食特色。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民居、服饰、饮食方面的地方特色,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自然环境对民居和饮食的影响
【教学方式】
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讨论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读图思考法
学法:观察发现法、比较概括法、归纳法、分析综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这节课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服饰、民居和饮食的图片,并对福建土楼,云南昆明“一颗印”和吊脚楼进行简单介绍。
接着说明民居、服饰差异只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一部分。让学生知道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地方文化则是在各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2、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3、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饮食特色
4、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与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在地区的建筑与之的差异。
明确教学目标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经过刚才的热身,同学们我们就先从民居入手,来看看中国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体现在民居建设就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合作探究1】猜一猜活动:展示四副传统民居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些是南方民居,哪些是北方民居?并且分析原因。
民居的区别从屋顶、建筑材料、门窗、墙壁和房屋基础五个方面入手来分析。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得出第一个结论,1、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合作探究2】为什么贵州和湘西的房屋建成吊脚楼,而华北地区多建成四合院?
概括:地形影响,贵州和湘西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吊脚楼,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结论:2、地形对居民的影响。
【合作探究3】除了气候和地形外,举例还有哪些因素共同形成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
教师列举出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傣家竹楼、安徽民居、西藏碉房等分析影响因素。
结论:3、材料等对民居的影响。
学生根据四副图片来判断,哪些是北方民居,哪些是南方民居?为什么?
学生同桌两人小组合作探究,并完成表格。
?
北方
南方
主导因素
屋顶
?
?
?
建筑材料
?
?
?
门窗
?
?
?
结构
?
?
?
墙壁
?
?
?
学生思考吊脚楼和四合院建筑的自然影响因素是什么?
除了气候和地形外,举例还有哪些因素共同形成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学生按照具体民居形式来分析原因。
蒙古包——生活方式
窑洞——就地取材
傣家竹楼——降水、材料
碉房——材料
安徽民居——建筑理念

以图片为载体,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意识,明确南北方民居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读图分析,集思广益,获得答案
以地图为载体,综合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分析,强化对地图的应用。

小结: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形、材料等都影响民居造型、结构和材料。 学生梳理第一部分内容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承转过渡】我国除了丰富多彩的民居之外,饮食特色也非常鲜明。 由民居部分教学过渡到饮食部分教学

【二、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合作探究1】
列举出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例如,南北方主食的区别、山区的特色食材、海边的特色食材等。
结论:1、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合作探究2】
列举出饮食习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案例。例如:分析东北的泡菜和窖藏冬菜、湖南人喜食辣椒、山西人爱吃醋、广东人饮食清淡的原因。
结论:2、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介绍】地方菜系,八大菜系
川菜、粤菜、鲁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结论:每一种菜系的形成,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3、地方菜系 【活动】:你能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食物材料怎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吗?
【活动】举例说明人们的饮食习惯怎样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泡菜——东北冬季寒冷漫长,泡菜容易储藏,存放时间久。
湖南人吃辣——除湿
山西人食醋——受水质影响
广东人饮食清淡——气候炎热,清淡去火。
从具体实例中分析得出结论。
知识拓展,不用面面俱到,择重点介绍即可。

小结: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形、材料等都影响饮食材料、口味和习惯。
学生梳理第二部分内容




教师提出梗概,学生小结为主。 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从民居、饮食等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风采。分析了自然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同学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你都了解了吗?
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习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A.傣族的住宅多为竹楼,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当地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气候
B.藏族的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C.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的气候潮湿很有关系
D.我国长春与海口市的民居特点区别不大
2.北方传统民居与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主要体现于( )
A修建时间 B 结构与建材 C 使用年限 D 修造经费
3.下列菜系中,以麻、辣著称的是( )
A 粤菜 B 川菜 C 湘菜 D 闽菜
4.对饮食、民居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交通 D 光照
5.在杭州、宁波和绍兴等地,可品尝到正宗的菜系为( )
A 浙菜 B 徽菜 C 苏菜 D 鲁菜
6.连线题填充图册P21,一
作业:
设计:假如你生活在以下地区,请你试着为当地设计合理的民居吧。
(1)南方人口稠密,炎热多雨,地势略有起伏的地区。
(2)西北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