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案 6.1 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教案 6.1 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7 17:3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情分析】
这一课时的主题是 “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学生已经在上个学期中对秦岭-淮河线和我国的地形、气候、农业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再加上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该课时在教学中要把知识具体化,多给予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另外,这一课时可谓是“温故知新”,一方面需要学生总结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从“旧知识”中获取“新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所以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
了解秦岭和淮河的基本概况
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结合所学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
通过读图,学会了解秦岭和淮河的基本概况
通过比较学习,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
“导”:
播放视频《美丽中国》
导入: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多样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我们美丽的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
1.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
3.根据地图,能够了解秦岭和淮河的基本概况
4.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思”:
学生阅读课本P48-51,做导学案
“思”:(提示:阅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做好笔记)
一、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
二、秦岭―淮河线
1.秦岭的概况(结合P48《秦岭-淮河线》图)
(1)秦岭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方向;主峰是_________;
(2)秦岭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
(3)秦岭北侧是__________ (地形地区) ;南侧是__________(地形地区)。
2.淮河概况(结合P48《秦岭-淮河线》图)
(1)淮河发源于_________, 流向大致是_________,最终注入_______;
(2)淮河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
(3)淮河北侧是_________(地形地区);南侧是_____________(地形地区)。
“议”:
给予学生时间讨论、总结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1)界线A与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线相吻合,即以_______山脉、 _______山脉和______山脉为界,所以确定A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界线B与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相接近,所以确定B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3)界线C与_______________一线一致,与______等温线、__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相接近。所以确定C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讨论分析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两侧有哪些地理差异)
“展·评”:
学生成果展示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学生质疑
教师总结:
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因为当地海拔高、气温低,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所以,界线A与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西北地区呈现的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该地区降水稀少,所以,界线B与 4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相接近,主导因素是季风(或降水)。
该地区界线C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秦岭-淮河线大体与一月份的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秦岭-淮河线两侧气温、降水差异大,主导因素是气候。
学生成果展示二:秦岭的概况
学生质疑
教师总结:
(1)秦岭的走向大致是东西方向,主峰是太白山;
(2)秦岭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甘肃,陕西和河南;
(3)秦岭北侧是黄土高原 ;南侧是四川盆地。
学生成果展示三:淮河的概况
学生质疑
教师总结:
(1)淮河发源于桐柏山, 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最终注入黄海;
(2)淮河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河南、安徽和江苏;
(3)淮河北侧是华北平原;南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成果展示四: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学生质疑
教师总结:
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1.大体与1月0℃等温线一致
2.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3.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大体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5.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8.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9.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界线
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思考:下列景观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见ppt)
学生回答
“练”
1. ( )是我国南、北方之间天然的地理界线。
A. 秦岭、淮河 B. 长江、巫山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天山、阴山
2. 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 一游客到某地旅游,看到当地有苹果、梨、山楂和枣等水果。这位游客最可能到达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4. 下列语句中,描写宜春所在地理区域景观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 下列对秦岭-淮河一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与我国年均温0℃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C.我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D.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教学反思】
优点:知识点的归纳比较系统、完整;重难点把握较好;通过导学案,步步引导,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理解所学的知识。
缺点:没有给予学生时间提出课堂学习中学生自己存在的疑问,即没有解惑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