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分析】
1、“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课程标准: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课标要求的把握:
本课“标准”是对本章第一节的“标准”(即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的进一步要求。地理区域间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环境上,还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在学习时,不能从方方面面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而应以自然环境差异为基础,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易于学生学习。
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以农业最为典型,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相比之下对工业、矿业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在学习时,可以农业为例去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则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以及表现在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上。
既然是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就应注意“影响”二字,而不能绝对化。学习时也可引导学生反过来想,即一定地区生产、生活的特点,是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反之,则人们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教材分析】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年级《我国的区域差异》第六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习完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总论知识后,所渋及的分区地理知识,本章是认识区域差异的总论,也是为下面学习不同尺度区域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紧跟上一节的内容,介绍我国四大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之后,说明各地的农业、人们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异,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知识容量、思维能力都还比较欠缺,他们对我国各地生产、生活只有片面的、零碎了解,但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多种地理事物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易于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图片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和兴趣。学习四大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的差异,可采用比较方法,差异是在比较中产生的。通过回顾上节知识、看景观图思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四大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并理解四大区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自然环境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往往学生较难掌握的问题,采用四位朋友旅游发在朋友圈的图片的欣赏这一主线,通过图片对比比较四大区域农业生产不同,教师引导分析自然环境对南北方作物熟制的影响,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讨论合作分析不同观念的比较,刺激大脑皮层,掀起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区域地理特征和出现的原因,认识为什么出现区域差异,并依据一定的材料和分析方法去学习比较四大区域的生活的差异。在教学中,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采用竞赛学生了解各地农产品和民居,学生兴趣大。
【教学目标】?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突出的区域特征;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人们,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下在传统民居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及各种景观图片,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不同形式的答辩,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关心国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操。正确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各区域形成生产生活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导入新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一位的辞职者写的辞职信。的确,越来越多人想“到处走走”。
这不,老师的4位朋友也利用假期,分别到了我国的四大区域旅游,还在微信上晒了许多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图,一起去看看他们所踏足的“世界”吧。。。。。。。
1、通过新闻故事,图片、朋友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比较随手拍四大区域自然景观图片差异,回忆区域自然特征。
2、通过复习学生了解四大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初步了解自然差异对人文的影响,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分布”图回忆一下:
我国四大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回答问题
分享图片一:说一说
分别展示小文、小微、小莹、小楚各自发在朋友圈图片,根据图片说出她们分别在哪个区域旅游?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她们分别在哪个区域旅游?说说你判断的依据?回忆四大区域的突出自然特征。
梳理知识:
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承转: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组合不同,造成各地的自然景观不一样。那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会给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板书: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讲述: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农业部门。
2、什么是农业
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繁殖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听老师讲述 让七年级学生先了解农业的概念,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承转:四大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农业各具有特色
环节二 一、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享图片二:说一说
展示小文、小微、小莹、小楚拍的图片,学生依据图片说说四大区域农业差异。 学生依据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差异 通过图片直观了解四大区域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
承转:四大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还有那些呢?
1、对照表格阅读课本P54-55文字和图片,把相关文字划起来
课本非常清楚告诉学生四大区域农业生产的差异,通过对照表格划课本,既教会学生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也初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区域差异比较。
承转:为什么四大区域的农业生产会有差异呢?
2、示范分析:
分析南北两地的作物熟制有差异?
(1)了解南北两地有何差异及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
(2))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气温曲线图,思考
①分别说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哪几个月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
②植物成长期从南到北的变化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为什么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后,让小组代表阐。
2、作物熟制对于知识面较窄,生活阅历较浅,理解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的七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我国四地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学生较易理解作物熟制的南北差异及其对它影响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较好突破难点。
梳理知识:我国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游戏:比比谁棒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大区域,展示小文、小微、小莹、小楚拍四大区域图片,学生找到属于自己区域的图片并说出理由
南方地区图片:水稻、柑橘、菠萝
北方地区图片:小麦、桃、苹果
西北地区图片:葡萄、哈密瓜、牛
青藏地区图片:牦牛、青稞、藏绵羊
通过游戏环节,活跃学习气氛,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农业生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承转: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相同,对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带来的影响,特别逐步形成各地不同的民居,深深打上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小文、小微、小莹、小楚在四大区域旅游中,对当地的传统民居非常感兴趣,她们不去住宾馆,而是选择当地的传统民居住宿,并拍照片留念,
二、四大区域生活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分享图片三:比比谁更棒
出示几种不同环境的传统民居图片,让学生辨别每种传统民居的名称、出现的地区,以及民居特点
竞赛
学生根据图片完成连线练习 学生通过看民居图片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环节五 课堂小结
与老师一起回顾本节知识要点 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
环节六 反馈练习 比比谁最棒
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大区域的农业生产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四大区域的生活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