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本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对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表,能总结出本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本地区有特色的农业模式“杂基鱼塘”。知道本地区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类型。
3 .收集本地区地理资料,并进行筛选和分类,能在 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4.根据有关材料,说出轻工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能够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6.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本区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2、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3、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教学难点
1、能够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本区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在此阶段(初一年级下学期),已经有足够的中国地理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更加加深他们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升华知识的基础。但仍存在以下情况: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以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就有些迷糊,有些学生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比较牢固,所以学习区域地理更加轻松自如,这样班级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年版)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此章节是在学生有上学期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和这学期有足够的区域地理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准备的最后一节知识点。此知识点上起来比较轻松,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愉快,它融于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港澳”和“对外开放”、“出口创汇”等知识点,此节课加深了学生了解港澳和对港澳发达经济的理解与学习。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多媒体、材料收集、地图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等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大潮起珠江》宣传片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改革开放,让学生了解珠三角,试图思索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是改革的前沿?
教师引入:刚才我们在视频中看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提到“改革开放”,我们不得不想起一个伟人,他是谁?(学生回答,教师讲解)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近美丽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二.轻工业与外向型经济
1.看地图册P49页图,说出该地区在全国的位置,结合图A,说说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 在我国的南方,珠江出海口处。
纬度位置:22°N——24°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中北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气候类型及特点)
海陆位置:面向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其地理优势)
2.读图A,(1)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 ,看该地区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南方的城市大多依河而建,一方面把河流作为生活和生产用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水运条件发展经济,尤其是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附近。
(2)在图上找出本地区的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及香港、澳门,看看它们的位置关系。
3.看书,结合图C、 D,想一想,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哪些特有的优势条件?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香港和澳门位于本区、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等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改革开发以来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结合阅读,理解著名的侨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有什么不足之处,是如何解决的?
——缺乏能源和矿产。利用核能发电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
5.从本地区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分析工业特点及其重要性。
——以轻工业为主。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工业非常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轻工业指生产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的工业),这里生产的家用电器、食品、服装等,不仅销往祖国各地,而且远销全世界,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
6.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业逐步转移到了内地省份。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
教师视频展示《深圳高交会》,显示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球的炫酷高科技。凸显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
三.农业与外向型经济
1.结合图 A,说说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并归纳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物产。——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全年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十分有利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一直是我国香蕉、甘蔗、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2、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
——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3、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特点,了解这里农业发展的特色,及其好处。
—— “基塘农业”和“杂基鱼塘”。(教师展示图片讲解让学生可以较详细的理解)
四.总结知识,引导完成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并完成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用4个学生熟悉的香港明星链接本节的课后习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价与反思: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外贸出口发达的地区之一。这节课安排了“祖国南大门”、“外向型经济”这两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特征。让学 生理解为什么说珠江三角洲是开发的前沿,清楚其外向型经济的特征。
本节课共用了45分钟的时间。其中导入占用2分钟左右,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用设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找出答案,占用3分钟左右,之后是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解读和对一些课外知识的延伸,占用时间35分钟,最后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复习,占用1分钟时间,最后4分钟用来布置作业和解疑。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同学们很感兴趣的“改革开放”和“炫酷高科技”来提起学生们对这个区域的学习兴趣,并介绍了与之相应的经济状况,让学生知道,这个区域是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设疑让学生在图中和资料中找出为什么称该地区为开放的前沿的答案,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得出结论:之所以称之为开放的前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区位因素;2、环境因素;3、人文因素;4、政策因素。再利用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分析该地区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重点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怎样与港澳地区进行优势互补,及两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从整体布局上看,本节课布局较为合理,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由于本人自身投入教育事业不久,加上地理专业性不强,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专 业。2、课堂容量有点大,导致讲课时没有分清重难点,还存在重难点不突出。3、加上自我心态没有调整好,有些紧张,导致在知识点的衔接上不够流畅,缺乏逻辑,没有很透彻地讲解好知识点,有些知识点本来准备很好,课堂上却忘记讲解,导致部分同学没有很好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一、容易内容简单讲: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讲的太复杂,课外知识引入太多,不注意引导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 不能只注意课外知识而忽略课本知识的掌握:二、重点内容详细讲:课内的各知识点讲解注意详略得当,否则会导致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在哪里;三、知识点之间有效的衔接:课前多熟悉课本知识,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引导。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大有提高。课下听取了同行其他专业老师的意见,也听了他们几位老师的课,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