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设计
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
科目:地理 学生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讲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我们同学们生活其中的熟悉又陌生的地区,本节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与“外向型经济”,第二课时学习“香港和澳门”与“区域联系与共同发展”。
二、教学目标
能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本区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认识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不利条件。
三、教学策略
从现实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地学习,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的引入等方法来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珠三角地区的位置范围、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与不利条件 难点: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与不利条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展示广东地图,提问:这是哪里?这等于是是珠三角地区吗?我们肇庆属于珠三角地区吗?引出珠三角地区及本节的学习目标。
讲解新课
位置及范围:
自主预习: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范围,并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
课件讲解,指图确认。
自然环境与农业:
大家知道珠三角的农业与环境怎么样互相影响,有怎样的特点吗?下面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
展示知识框架结构图,结合农作物的图片进行讲解:
外向型经济:
珠三角经济发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呢?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
课件讲解。
最后我们来思考下: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和不利条件呢?为了帮助大家思考我们来看个视频。
(三)课堂小结,展示板书。
(四)习题巩固。
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地图,找到珠三角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校对答案,结合地图落实知识。
学生根据框架示意图的提示,完成导学案关于自然环境与农业的部分。
校对答案,通过图片讲解珠三角的农业模式及农作物类型。
学生根据学案中表格的提示,完成关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完了,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珠三角地区的位置
学生自主预习,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导学。
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地图中的地理事物,进一步认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以及附近的地理事物。
利用框架示意图,让学生主动领悟区域位置、自然环境条件与农业的关系。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农产品生产情况的图片来讲解,拉近生活。
利用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珠三角不同时期的产品情况,归纳不同时期的经济模式。
利用视频回顾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堂容量适中,能充分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但是课堂设计稍显常规,可多搜集相关素材做教材整合,补充学生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