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州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近代东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苏州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近代东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5 19:0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年苏州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近代东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一、知识提纲
1.文艺复兴:14~17世纪,西欧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在这场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代表人物有但丁、达 芬奇和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运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还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启蒙运动不仅为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3.戊戌变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应试举人发动了“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并最终导致了1898年戊戌变法的发生。与洋务运动试图进行经济方面的变革不同,戊戌变法试图使清政府从政治制度上做出改变,可以说,这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一个重大结果。
4.辛亥革命:1905年,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在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重新认识到改造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中国,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外事件的内在联系】
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启蒙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三大思想解放潮流,即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要点巩固
1.1915年以   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高举      大旗,以《    》为阵地,掀起了      运动。陈独秀发表《    》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胡适发表《      》主张以白话代替文言文。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     》和《   》宣传       思想,为扩大宣传在北京创办《     》杂志。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       运动,但运动中有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2. 14世纪前后, 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新兴的 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 为中心,通过弘扬古代 、 文化的形式,发起了一场 运动。文艺复兴从 开始,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被人们誉为文艺复兴的“文学先驱”是指 ,他著有长诗《 》。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有 和 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 领域的繁荣,为欧洲 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 世纪,启蒙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法国兴起,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 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反对 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 和 。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三、综合训练
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2.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3.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这次危机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利 C.胡适 D.鲁迅
5.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6.以下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的是 ( )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尊孔复古,反对自由、平等
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容的古希腊名言是 ( )
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重要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9.下列思想家不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是 ( )
A.莎士比亚 B.孟德斯鸠 C.卢 梭 D.伏尔泰
10.“一切社会进步,都开始于由思想解放而引发的人的解放。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的推动,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思想观念更新的结果。”下列各项中,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进行的思想是 ( )
A.人文主义 B.地圆学说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1.“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   B.工业革命运动    C.社会主义运动 D.启蒙运动
12.要从源头上了解“三权分立”等思想,我们最应该去读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作品 ( )
13.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 ( )
( http: / / www. / )
A B C D
14.思想解放时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对世界历史 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实践,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 (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5.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共十五大内容的是 ( )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16.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根据14~20世纪上半叶中外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中外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完成未填写内容。
(2)联系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上面《中外近代化历程示意图》,联系比较中外近代化的历程,从中你能得出中西方近代化变革有什么不同吗?并简述你的理由。
(3)学习历史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以启迪于今天。通过中外近代化的专题学习,你认为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参考答案
二、要点巩固
1.陈独秀 民主科学 新青年 新文化 敬告青年 文学改良诌议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 每周评论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2.地中海 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 希腊 罗马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意大利 但丁 神曲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思想文化 资本主义
3.18 伏尔泰 封建专制 自由 平等
三、综合训练
1-10 ABCBB DAAAC
11-15 DBBDD
16.(1)①制度 ②文艺复兴 ③工业革命 ④戊戌变法 ⑤新文化运动
(2)不同: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中西方在近代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理由: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要进行文化创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