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07 20: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一.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4.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二.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二)教学难点
设计旅行小药箱,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和步骤;
三.学习任务
(一)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     )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   )、以适当的(   )、(   )和(   )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为确保用药安全,在用药前应关注药物说明上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包括(    )、(      )、(      )、(      )、(      )、(      )、(      )、(      )、(      )、(      )和(      )等。
3.药品分为(       )和(      )。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为(       )药,简称(      )。
4.紧急呼救电话是(      )。
(二)急救
外出血的分类:
1.血液慢慢渗出或称水珠状,红色,说明是(     )出血;
2.血液是喷溅出来的,鲜红色,说明是(     )出血;
3.血液是缓缓流出来的,暗红色,说明是(     )出血。
知识点
1.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2.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3.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4. 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5. 有效期为2012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2年7月31日。失效期为2012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2年6月30日。
6.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a.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止血: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
b.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远心端止血
c.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近心端止血
四.练习环节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
B.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C.运动员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D.进口药比国产药的疗效更好、更安全
2.下列用药方式,合理的是( )
A.无病先吃药,预防疾病 B.有病先确诊,对症下药
C.多吃保健品,强身健体 D.有病多吃药,快速有效
3.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对生病用药有许多误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用药越多越好 B.用药越新越好
C.用药越贵越好 D.有病时,必须按时按时服药
4.下列关于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为预防流行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
B.即使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也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C.遇到有人晕倒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抢救因煤气中毒停止呼吸的病人,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5.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一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号码是( )
A.110 B.119 C.120 D.122
五.反思环节



答案:
三.学习任务
(一)
1.病情,品种、方法、计量和时间
2.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和生产日期等。
3.处方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OTC。
4.120。
(二)急救
1.毛细血管;
2.动脉;
3.静脉。
四.练习环节
1.B
2.B
3.D
4.A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