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8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8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①我们在丰富多采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②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渊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是苏东坡眼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老人们手中的粽子叶,是小孩们项间悬挂的幸运石。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shuǐ
rǔ
jiāo
róng
,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
)
。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令人zhèn
hàn
。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③在历史长河的荡漾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
④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
。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
)
(2分)
A、chún
bìn
B.chún
bìng
C.
cún
bìn
D.
cún
bìng
A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水乳胶融
振撼
B、
水乳交融
震撼
C
水乳胶融
振憾
D、
水乳交融
振撼
2.
B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出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B.交相辉映 包罗万象
C.相得益彰
兼容并蓄
D.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D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
我们在变化多端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
②处修改为“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4.
D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物换星移
②时光流转
③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
④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A.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B
6、
综合性学习。(4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某中学开展了以“
向党旗敬礼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任务一:请为建党100周年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任务二: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1)
(2)
6、(1)示例:牢记党的光荣历史,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一颗红心跟党走,开创美好和谐风!
(2)“光辉岁月”诗歌朗诵会;
?“幸福生活”征文比赛;?“红色经典”故事会;?“颂歌献给党”歌会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一分,共8分)
巧妙用典,可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李白的“
、
”,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感情;范仲淹的“
、
”用典故表现了将士思归故乡而又渴望建立功业的矛盾;李贺的“
、
”引用典故表现将士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李商隐的“
、
借青鸟的典故传达思念之情;
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徙。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
8、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8、C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比上官大夫官位高,看见屈原得到楚王的宠爱而心生嫉妒。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将草稿抢过去(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不被重视而引起的。
9、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1)译文: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二)
阅读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5分)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下面对词作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李清照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清新婉转,极富抒情性,体现了婉约的风格。
11、B
12、
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1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有删改)
【材料二】
2020年武汉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武汉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
13.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
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就是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武汉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
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13、A
14.
下列为材料三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B、阐述了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C、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D、阐述了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
14、
C
15、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1: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B、材料2: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C、材料3:运用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D、材料3:
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15、A
16.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4分)
16、
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拾馒头的父亲
莫言
①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②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买饲料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③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④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
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
⑤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⑥1996年的冬天,班里要开家长会,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和同学被安排在隔壁的阅览室看书。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⑦散会后,老师被家长围在了教室门外,我们则进入教室等待学校的安排。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透过水汽朦胧的窗户,只见屋外雪花纷飞。不远处的老梧桐树被大风吹走了几片枯叶,
楼檐下方似乎还挂着几条凌,而他的黑棉袄上也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⑧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⑨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
的烦恼是父亲长得丑。
B、文章将“我”深爱父亲,但又怕丢面子的矛盾心理刻画得细腻真切,令人过目难忘。生活所迫,父亲不得不到学校拾馒头;为儿子着想,他选择了冒着风雪在教室外听家长会的内容。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C
、文章写“我”不要父亲参加家长会,是因为我知道父亲很忙,没空去。
D、每次在学校看到父亲,我总是躲着他,怕同学们知道我的家庭情况,从而嘲笑我。
17、B
18、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从词语的角度)
(2)
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18、(1)一筹莫展:我没有帮爸爸解决猪饲料问题的办法。作为16岁的高中生自身是没有能力的帮父亲解决无饲料养猪问题,但也为此事着急,说明他很为家里着想,想为家排忧解难。也为下文拾馒头喂猪做个铺垫。
(2)“偏偏”是“非要”的意思,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两个词连续运用强调出“我”由于面子问题,希望父亲不是农民,即使是农民,也不要在学校拣馒头,体现了“我”的极度的自卑感。
19、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19、
环境描写、细节描写。通过描写雪天窗外的隆冬及父亲身上积雪的细节,渲染了寒冷的气氛,暗示父亲站在窗外已经很久了,突出父亲对“我”的极度关心。
20、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什么呢?
20
、①拾起自尊。付出努力赢回尊严。②“我”的父亲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却用自身的人格给了自卑的孩子一个再好不过的教育,从而让自己的孩子捡回人应有的自尊。③拾回自信。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四、名著阅读(共8分)
我校某班举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21、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21、B
22、
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3分)
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
22、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
23、
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3分)
23、“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3分)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的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的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
?
?
?
?
?
?
?
?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8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①我们在丰富多采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②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渊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是苏东坡眼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老人们手中的粽子叶,是小孩们项间悬挂的幸运石。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shuǐ
rǔ
jiāo
róng
,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
)
。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令人zhèn
hàn
。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③在历史长河的荡漾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
④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
。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
)
(2分)
A、chún
bìn
B.chún
bìng
C.
cún
bìn
D.
cún
bìng
1.
A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水乳胶融
振撼
B、
水乳交融
震撼
C
水乳胶融
振憾
D、
水乳交融
振撼
2.
B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出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B.交相辉映 包罗万象
C.相得益彰
兼容并蓄
D.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3.
D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
我们在变化多端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
②处修改为“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4.
D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物换星移
②时光流转
③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
④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A.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5.
B
6、
综合性学习。(4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某中学开展了以“
向党旗敬礼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任务一:请为建党100周年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任务二: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1)
(2)
6、(1)示例:牢记党的光荣历史,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一颗红心跟党走,开创美好和谐风!
(2)“光辉岁月”诗歌朗诵会;
?“幸福生活”征文比赛;?“红色经典”故事会;?“颂歌献给党”歌会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一分,共8分)
巧妙用典,可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李白的“
、
”,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感情;范仲淹的“
、
”用典故表现了将士思归故乡而又渴望建立功业的矛盾;李贺的“
、
”引用典故表现将士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李商隐的“
、
借青鸟的典故传达思念之情;
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徙。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
8、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8、C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比上官大夫官位高,看见屈原得到楚王的宠爱而心生嫉妒。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将草稿抢过去(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不被重视而引起的。
9、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1)译文: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二)
阅读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5分)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下面对词作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李清照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清新婉转,极富抒情性,体现了婉约的风格。
11、B
12、
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1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有删改)
【材料二】
2020年武汉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武汉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
13.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
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就是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武汉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
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13、A
14.
下列为材料三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B、阐述了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C、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D、阐述了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
14、
C
15、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1: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B、材料2: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C、材料3:运用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D、材料3:
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15、A
16.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4分)
16、
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拾馒头的父亲
莫言
①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②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买饲料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③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④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
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
⑤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⑥1996年的冬天,班里要开家长会,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和同学被安排在隔壁的阅览室看书。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⑦散会后,老师被家长围在了教室门外,我们则进入教室等待学校的安排。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透过水汽朦胧的窗户,只见屋外雪花纷飞。不远处的老梧桐树被大风吹走了几片枯叶,
楼檐下方似乎还挂着几条凌,而他的黑棉袄上也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⑧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⑨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
的烦恼是父亲长得丑。
B、文章将“我”深爱父亲,但又怕丢面子的矛盾心理刻画得细腻真切,令人过目难忘。生活所迫,父亲不得不到学校拾馒头;为儿子着想,他选择了冒着风雪在教室外听家长会的内容。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C
、文章写“我”不要父亲参加家长会,是因为我知道父亲很忙,没空去。
D、每次在学校看到父亲,我总是躲着他,怕同学们知道我的家庭情况,从而嘲笑我。
17、B
18、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从词语的角度)
(2)
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18、(1)一筹莫展:我没有帮爸爸解决猪饲料问题的办法。作为16岁的高中生自身是没有能力的帮父亲解决无饲料养猪问题,但也为此事着急,说明他很为家里着想,想为家排忧解难。也为下文拾馒头喂猪做个铺垫。
(2)“偏偏”是“非要”的意思,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两个词连续运用强调出“我”由于面子问题,希望父亲不是农民,即使是农民,也不要在学校拣馒头,体现了“我”的极度的自卑感。
19、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19、
环境描写、细节描写。通过描写雪天窗外的隆冬及父亲身上积雪的细节,渲染了寒冷的气氛,暗示父亲站在窗外已经很久了,突出父亲对“我”的极度关心。
20、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什么呢?
20
、①拾起自尊。付出努力赢回尊严。②“我”的父亲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却用自身的人格给了自卑的孩子一个再好不过的教育,从而让自己的孩子捡回人应有的自尊。③拾回自信。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四、名著阅读(共8分)
我校某班举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21、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21、B
22、
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3分)
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
22、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
23、
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3分)
23、“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3分)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的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的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8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①我们在丰富多采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②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渊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是苏东坡眼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老人们手中的粽子叶,是小孩们项间悬挂的幸运石。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shuǐ
rǔ
jiāo
róng
,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
)
。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令人zhèn
hàn
。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③在历史长河的荡漾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
④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
。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
)
(2分)
A、chún
bìn
B.chún
bìng
C.
cún
bìn
D.
cún
bìng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水乳胶融
振撼
B、
水乳交融
震撼
C
水乳胶融
振憾
D、
水乳交融
振撼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出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B.交相辉映 包罗万象
C.相得益彰
兼容并蓄
D.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
我们在变化多端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
②处修改为“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物换星移
②时光流转
③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
④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A.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6、
综合性学习。(4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某中学开展了以“
向党旗敬礼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任务一:请为建党100周年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任务二: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1)
(2)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一分,共8分)
巧妙用典,可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李白的“
、
”,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感情;范仲淹的“
、
”用典故表现了将士思归故乡而又渴望建立功业的矛盾;李贺的“
、
”引用典故表现将士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李商隐的“
、
借青鸟的典故传达思念之情;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徙。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
8、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比上官大夫官位高,看见屈原得到楚王的宠爱而心生嫉妒。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将草稿抢过去(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不被重视而引起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阅读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5分)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下面对词作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李清照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清新婉转,极富抒情性,体现了婉约的风格。
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有删改)
【材料二】
2020年武汉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武汉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
13.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
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就是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武汉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
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14.
下列为材料三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B、阐述了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C、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D、阐述了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
15、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1: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B、材料2: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C、材料3:运用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D、材料3:
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16.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拾馒头的父亲
莫言
①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②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买饲料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③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④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
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
⑤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⑥1996年的冬天,班里要开家长会,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和同学被安排在隔壁的阅览室看书。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⑦散会后,老师被家长围在了教室门外,我们则进入教室等待学校的安排。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透过水汽朦胧的窗户,只见屋外雪花纷飞。不远处的老梧桐树被大风吹走了几片枯叶,
楼檐下方似乎还挂着几条凌,而他的黑棉袄上也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⑧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⑨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
的烦恼是父亲长得丑。
B、文章将“我”深爱父亲,但又怕丢面子的矛盾心理刻画得细腻真切,令人过目难忘。生活所迫,父亲不得不到学校拾馒头;为儿子着想,他选择了冒着风雪在教室外听家长会的内容。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C
、文章写“我”不要父亲参加家长会,是因为我知道父亲很忙,没空去。
D、每次在学校看到父亲,我总是躲着他,怕同学们知道我的家庭情况,从而嘲笑我。
18、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从词语的角度)
(2)
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19、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0、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什么呢?
四、名著阅读(共8分)
我校某班举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3分)
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
23、
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3分)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的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的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