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15(原卷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15(原卷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10:19: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5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2021年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①毕生致力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但最让人动容的是,②节目组把特别致敬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过去的一年,正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国之担当,看到了国之脊梁。这一年,面对(
)的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以令人景仰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③即使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也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危难时刻,他tǐng
shēn
ér
chū,勇敢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死神争分夺秒。这一年,张定宇虽已步履踉跄,但仍坚守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
。那一战,他chù
lì在死神与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
)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020年,④我们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反思,在磨难中奋起。在艰难的岁月里,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jí?
niàng
B、jǐ
liàng
C、jí
liàng
D、jǐ
niàng
1.B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挺身而出
矗立
B、铤身而出
伫立
C、挺身而出
伫立
D、铤身而出
矗立
2.A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不约而至
飘荡
B、突如其来
飘扬
C、不约而至
飘扬
D、突如其来
飘荡
3.D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毕生致力于传颂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B、②处修改为“节目组把特别致敬表彰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C、③处修改为“他即使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也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
D、④处修改为“我们在磨难中反思,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4.D
5.横线空白处有一组句子语序已经打乱。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陡增的压力,让他的嗓门越来越大,性子越来越急。
②不过在同事们看来,张定宇院长的步幅虽然有些蹒跚,步频却比别人都快,操的心也比别人更多。
③为了挽救这些鲜活的生命,他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④而这时,越来越严重的渐冻症,让他每走一步,都更加艰难。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5.B
6.综合性学习(4分)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沧桑巨变。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4月23日上午,大冶市铜都中学特地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徒步十里尹家湖”活动,历时3个多小时,徒步10公里,途中唱红歌,听红军故事,了解大冶红色文化,以坚实的脚步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任务一: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任务二: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学校社团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迎接建党百年。请根据提示,设计活动内容。(2分)
活动1:以“清明长歌祭英烈”为主题的追思先烈征文评比;
活动2:以“
(1)
”为主题的班级红歌比赛;
活动3:以“百年峥嵘铸辉煌”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
活动4:以“
(2)
”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志愿者活动;
6.任务一:徒步研学磨意志,传承精神做栋梁
任务二:(1)红色精神在我心
(2)绿水青山扮家园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诗文中有家国情怀:“
(1)

(2)
”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重任在肩时的乡关之思;“
(3)

(4)
”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
(5)

(6)
”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7)

(8)
”是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老而弥坚,忠而获罪,效忠朝廷的决心。
7.
(1)一杯浊酒家万里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安得广厦千万间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欲为圣明除弊事
(8)肯将衰朽惜残年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①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②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注】①牸:雌性牲口。
②孳:繁殖。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C.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D.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8.D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允济在隋大业年间担任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元武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求允济评判,允济也束手无策。
C.张允济善于断案。一老人失葱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人全部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盘问,最终找到了盗葱人。
D.张允济在武阳任职期间,政绩尤其卓异。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9.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2)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
10.(1)有个人不停的哭,仔细的讲哭的原因。
(2)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晚上,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就把情况告诉了允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辛苦”二字表明自己因被元军俘虏,对自己当年苦读四书五经步入仕途的悔恨。
B.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11.A
12.从抒情方式和内容情感上简要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分)
1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这两句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近期,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一度在各大网络平台“霸屏”。从黄金面具残片、龙形器、象牙尊到牙雕、玉琮,这些宝藏成了“当红流量”,成功“出圈”,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
这次考古的“出圈”离不开传播方式的创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4天直播,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开展了立体式报道,将一幅绚烂的古蜀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次的考古行动似乎变成了一部“连续剧”,让不少观众“沉浸式”追剧的同时,惊叹文物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根脉离不开考古。
材料二:
从上世纪30年代三星堆开展考古工作的80余年来,冯汉骥、陈德安、陈显丹等众多考古人接续奋斗,相继参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围绕三星堆以及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的研究持续不断。
此次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有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年轻考古人参与其中——他们手持铲子和毛刷,让历史在覆盖的尘土中娓娓道来,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熠熠生辉。
材料三:
方舱、防护服、载人工作平台,若在过去,很难把这些器具同考古联系在一起。
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更为引人注目: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应用到发掘和研究的各个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据悉,三星堆保护规划以及编写申遗文本的相关工作已经展开。展望全国,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各地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绘就出一幅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传播方式的创新是本次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的重要因素。
B.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中心,所以几代考古工作者锲而不舍的研究。
C.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三星堆祭祀区的重启发掘。
D.本次三星堆考古活动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13.B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具残片、龙形器等不断出现,使三星堆考古成了一部“连续剧”,观众追剧的同时,惊叹文物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
B.三星堆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根脉离不开考古,有内涵的考古也能够形成热度。
C.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古蜀文明,让历史在覆盖的尘土中娓娓道来。
D.在这次“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中,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体现了当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14.A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星堆的“霸屏”说明考古不一定是冷门,文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厚重的历史有时也可以是鲜活有趣的。
B.神秘的三星堆充满了魅力,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薪火相传、初心未改,对三星堆的探索持续不断。
C.科技的发展为考古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考古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D.在新时代,政府只要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的新模式,就能保证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15.D
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保护、传承文化遗产。(4分)
16.①创新传播方式;
②做好传承工作(答“接力、持续”等词语,也可);
③加强科技创新;
④促进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庆功酒
余显斌
老梁已经不行了,可仍大睁着眼睛,不愿闭上。
老梁是在等着儿子梁道回来。梁道是老梁的骄傲,老梁的得意,一个从山村走出的年轻人,一步步走出去,当干事,当副镇长,当局长,然后是副县长、县长。老梁高兴得呵呵的,嘴都合不拢。那次,梁道回来,老梁特意去前面店里买了一瓶酒,是贞元增酒,梁道最爱喝的。这酒清亮洁净,倒在杯中,清幽幽的。梁道第一次喝的时候,咂吧着嘴道:“口感醇厚,嗯,齿颊留香啊。”老梁听了,眼睛笑得眯在一起了。儿子喜欢,他忒满足,也喝了一杯,咂吧着嘴道:“真的,是香啊。”
以后,梁道每次回来,他都会买一瓶,父子俩你一杯我一杯,喝完一瓶结束。
可是,梁道当上县长回来的那天,老梁就喝醉了,话就多了,说儿啊,你给爹长脸了,你妈要是活着,会乐坏的。然后,老梁就呜呜地哭了,说老婆子没福分哎,福都让我给享了。说儿啊,好好干啊,给你地下的妈长脸啊,当个大清官,别当贪官,不然,你妈在地下都睡不安宁,都受着别人的唾啊。
这次,梁道回来要呆两天,老梁因此特意买了两瓶贞元增酒,第二天准备开另一瓶,让梁道拦住了,说不能喝了,下回回来喝。老梁一听,睁大眼问,下回是啥时候啊?梁道说,一个月后,保证回来。
老梁说,好,就那样。
于是,老梁就把那瓶酒放在了橱柜上,等着梁道回来。他掐着指头算着日子,一个月过去,再一个月过去……一年过去了,梁道都没有回来。村里人就在背后议论了,说梁道过去一个月一定回来看老梁一次啊,现在一年都没回来,只有他老婆回来,打电话也是他老婆接,是不是梁道出事了?另外的人就问,啥事?说的人叹口气,当官的,能有啥事?大家看到老梁走来,就不说了,就摇着头悄悄走了。
老梁隐隐听到这些闲话,心就贼了,就打电话。电话仍是白阳接的,老梁就试探着问,梁道呢,咋不回来啊?
白阳告诉他,梁道很忙,没空。
老梁说,梁道说了,要回来喝酒,酒还放在那儿呢。
白阳劝老梁,等到梁道有了空闲,自己就陪着他回去,就给炒几个菜,让他们爷儿俩好好喝喝。可是,老梁仍不放心,说梁道是不是出事了?那边,白阳楞了一下,问啥事啊。老梁就将村人的猜测说了,问梁道是不是被抓起来了。说着,老梁就哭了,说如果那样啊,自己将来咋去地下见老婆子哎,自己死了,只有用火纸盖着脸。
白阳也哭了,劝他:“爹,你放心吧,你儿是一个好官,清官啊。”
老梁仍不放心地问,那梁道为啥一直不接自己电话啊。
白阳解释,梁道去援藏扶贫去了,几年后才回来,他去的地方没有信号,手机不通。老梁听了,放心了,高兴了,让白阳告诉梁道,那瓶酒啊自己给留着,到时梁道回来,就做庆功酒,爷儿俩好好喝喝。
白阳连连说:“好的爹,他回来,我们马上回村看你。”
老梁说是要等儿子回来喝酒呢,可是,七十多岁的人,就如风中的烛,说等不了就等不了了,那天起来,头发晕,没扶住墙,就倒下去,被人救起来就不行了。等到白阳赶到,老梁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看着橱柜的那瓶酒,轻声道:“给梁道……喝啊……”
白阳流着泪,哎哎地点着头。
老梁喃喃道:“我去见……老太婆,告诉她,她儿是清官……”然后,他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可是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白阳哽咽着,泪流满面。
埋葬了老梁,白阳拿出那瓶包装精美的贞元增酒,打开盖子,一缕香味飘溢到空中,弥散开来,流淌到阳光里,如一片清醇的花香。她将白亮的酒水缓缓地倒在地上,朝着远方轻声道:“梁道,这是爹留给你的庆功酒,你喝了吧。”
而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上,有一座坟墓,坟头正对着这儿的方向,是梁道的。
梁道援藏扶贫,在一次工作中遭遇了暴风雪,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
17.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以“老梁已经不行了……不愿闭上”一句起笔,
给读者造成疑问,以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村里人议论梁道,是因为猜测梁道是否出了人身安全问题,老梁听到后试探着打电话也是基于同样的担心。
C.结尾贞元增酒的香味飘溢弥漫,雪域高原上坟墓坟头对着家乡,这些描写在解释梁道为何不回家的同时也让故事结尾留有余味。
D.小说围绕着梁氏父子的“庆功酒”,刻画了具有优秀品质的两代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
17.B
18.小说以
“庆功酒”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3分)
18.①“庆功酒”是文章的线索。小说由梁道回家父子俩喝酒写起,到最后白阳将庆功酒倾倒在地结束,都围绕着“庆功酒”来写;
②“庆功酒”点明文本内容,也是故事冲突的节点。正因为梁道未能按时返回喝庆功酒,小说才产生了矛盾冲突,有了波澜;
③“庆功酒”暗示文章主旨。庆功酒庆祝的是梁道当了好官,最后倾倒的庆功酒是对为援藏扶贫而死的梁道的赞美。
19.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他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可是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他”因何“始终”带着微笑?)
(2)一缕香味飘溢到空中,弥散开来,流淌到阳光里,如一片清醇的花香。(从修辞的角度)
19.
(1)为儿子援藏扶贫感到自豪,同时也深信儿子是一个清官。
(2)比喻。将酒香比作花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酒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感受,同时也喻示着两代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20.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怎么看?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20.示例一:可以删去。①前文已经借白阳之口告诉读者梁道去援藏扶贫的事实;
②在此基础上以雪域高原上孤坟的画面结尾,可以揭示人物结局;
③同时,以景结情可以增添文章韵味,引起读者思考。
示例二:不可以删去。①删去最后一段则不能揭示梁道死亡的具体原因,也不能说明梁道死去的具体时间;②没有死亡的具体原因和时间,则不能清晰地塑造出梁道这一清廉、实干的好官形象,也就有碍于小说表达对此类人物赞美的主旨。(任答一种示例,言之有理即可,但若未回答可以删去或不可以删去则扣1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大冶市铜都中学九(5)班举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正文12篇。
B.《五猖会》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习俗的不合理。
C.《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有爱心、关怀孩子健康成长的农村妇女。
D.《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片段,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悼念。
21.D
22.对下面这段文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A.本段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
B.“虫蛆和鸷禽猛兽”比喻的是让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正人君子们”。
C.本段文字通过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强烈的愤慨之情。
D.本文语言犀利,讽刺意味很浓,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论战性。
22.B
23.在鲁迅先生的成长及求学过程中,有两位老师对他影响深远:一位是儿时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另一位是在日本求学时的藤野先生。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文章,完成以下表格。(4分)
相关情节
两人共同点
两人不同点
寿镜吾先生
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
(2)
(3)
藤野先生
(1)
(4)
23.(1)帮我修改讲义等
(2)对学生要求严格
(3)严厉,知识渊博,思想陈旧
(4)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五、作文(50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七旬清华老校友们的一曲《少年》活力满满,激荡全场。半生实践报国志,归来依旧是少年。同学们,正值少年的你们会经历成长,也会逐渐老去,到那时,你是否依然为少年时的梦想和当初立下的誓言而热血澎湃,抑或是为少年时的恣意轻狂流下遗憾或悔恨的泪水?......
同学们,请以“归来,仍是少年”为题,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书信。称呼统一为“未来的我”,落款统一为“现在的我”。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4.作文(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5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2021年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①毕生致力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但最让人动容的是,②节目组把特别致敬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过去的一年,正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国之担当,看到了国之脊梁。这一年,面对(
)的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以令人景仰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③即使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也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危难时刻,他tǐng
shēn
ér
chū,勇敢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死神争分夺秒。这一年,张定宇虽已步履踉跄,但仍坚守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
。那一战,他chù
lì在死神与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
)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020年,④我们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反思,在磨难中奋起。在艰难的岁月里,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jí?
niàng
B、jǐ
liàng
C、jí
liàng
D、jǐ
niàng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挺身而出
矗立
B、铤身而出
伫立
C、挺身而出
伫立
D、铤身而出
矗立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不约而至
飘荡
B、突如其来
飘扬
C、不约而至
飘扬
D、突如其来
飘荡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毕生致力于传颂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B、②处修改为“节目组把特别致敬表彰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C、③处修改为“他即使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也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
D、④处修改为“我们在磨难中反思,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5.横线空白处有一组句子语序已经打乱。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陡增的压力,让他的嗓门越来越大,性子越来越急。
②不过在同事们看来,张定宇院长的步幅虽然有些蹒跚,步频却比别人都快,操的心也比别人更多。
③为了挽救这些鲜活的生命,他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④而这时,越来越严重的渐冻症,让他每走一步,都更加艰难。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6.综合性学习(4分)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沧桑巨变。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4月23日上午,大冶市铜都中学特地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徒步十里尹家湖”活动,历时3个多小时,徒步10公里,途中唱红歌,听红军故事,了解大冶红色文化,以坚实的脚步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任务一: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任务二: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学校社团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迎接建党百年。请根据提示,设计活动内容。(2分)
活动1:以“清明长歌祭英烈”为主题的追思先烈征文评比;
活动2:以“
(1)
”为主题的班级红歌比赛;
活动3:以“百年峥嵘铸辉煌”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
活动4:以“
(2)
”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志愿者活动;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诗文中有家国情怀:“
(1)

(2)
”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重任在肩时的乡关之思;“
(3)

(4)
”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
(5)

(6)
”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7)

(8)
”是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老而弥坚,忠而获罪,效忠朝廷的决心。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①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②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注】①牸:雌性牲口。
②孳:繁殖。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C.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D.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允济在隋大业年间担任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元武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求允济评判,允济也束手无策。
C.张允济善于断案。一老人失葱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人全部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盘问,最终找到了盗葱人。
D.张允济在武阳任职期间,政绩尤其卓异。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2)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辛苦”二字表明自己因被元军俘虏,对自己当年苦读四书五经步入仕途的悔恨。
B.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12.从抒情方式和内容情感上简要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近期,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一度在各大网络平台“霸屏”。从黄金面具残片、龙形器、象牙尊到牙雕、玉琮,这些宝藏成了“当红流量”,成功“出圈”,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
这次考古的“出圈”离不开传播方式的创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4天直播,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开展了立体式报道,将一幅绚烂的古蜀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次的考古行动似乎变成了一部“连续剧”,让不少观众“沉浸式”追剧的同时,惊叹文物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根脉离不开考古。
材料二:
从上世纪30年代三星堆开展考古工作的80余年来,冯汉骥、陈德安、陈显丹等众多考古人接续奋斗,相继参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围绕三星堆以及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的研究持续不断。
此次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有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年轻考古人参与其中——他们手持铲子和毛刷,让历史在覆盖的尘土中娓娓道来,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熠熠生辉。
材料三:
方舱、防护服、载人工作平台,若在过去,很难把这些器具同考古联系在一起。
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更为引人注目: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应用到发掘和研究的各个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据悉,三星堆保护规划以及编写申遗文本的相关工作已经展开。展望全国,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各地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绘就出一幅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传播方式的创新是本次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的重要因素。
B.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中心,所以几代考古工作者锲而不舍的研究。
C.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三星堆祭祀区的重启发掘。
D.本次三星堆考古活动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具残片、龙形器等不断出现,使三星堆考古成了一部“连续剧”,观众追剧的同时,惊叹文物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
B.三星堆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根脉离不开考古,有内涵的考古也能够形成热度。
C.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古蜀文明,让历史在覆盖的尘土中娓娓道来。
D.在这次“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中,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体现了当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星堆的“霸屏”说明考古不一定是冷门,文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厚重的历史有时也可以是鲜活有趣的。
B.神秘的三星堆充满了魅力,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薪火相传、初心未改,对三星堆的探索持续不断。
C.科技的发展为考古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考古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D.在新时代,政府只要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的新模式,就能保证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保护、传承文化遗产。(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庆功酒
余显斌
老梁已经不行了,可仍大睁着眼睛,不愿闭上。
老梁是在等着儿子梁道回来。梁道是老梁的骄傲,老梁的得意,一个从山村走出的年轻人,一步步走出去,当干事,当副镇长,当局长,然后是副县长、县长。老梁高兴得呵呵的,嘴都合不拢。那次,梁道回来,老梁特意去前面店里买了一瓶酒,是贞元增酒,梁道最爱喝的。这酒清亮洁净,倒在杯中,清幽幽的。梁道第一次喝的时候,咂吧着嘴道:“口感醇厚,嗯,齿颊留香啊。”老梁听了,眼睛笑得眯在一起了。儿子喜欢,他忒满足,也喝了一杯,咂吧着嘴道:“真的,是香啊。”
以后,梁道每次回来,他都会买一瓶,父子俩你一杯我一杯,喝完一瓶结束。
可是,梁道当上县长回来的那天,老梁就喝醉了,话就多了,说儿啊,你给爹长脸了,你妈要是活着,会乐坏的。然后,老梁就呜呜地哭了,说老婆子没福分哎,福都让我给享了。说儿啊,好好干啊,给你地下的妈长脸啊,当个大清官,别当贪官,不然,你妈在地下都睡不安宁,都受着别人的唾啊。
这次,梁道回来要呆两天,老梁因此特意买了两瓶贞元增酒,第二天准备开另一瓶,让梁道拦住了,说不能喝了,下回回来喝。老梁一听,睁大眼问,下回是啥时候啊?梁道说,一个月后,保证回来。
老梁说,好,就那样。
于是,老梁就把那瓶酒放在了橱柜上,等着梁道回来。他掐着指头算着日子,一个月过去,再一个月过去……一年过去了,梁道都没有回来。村里人就在背后议论了,说梁道过去一个月一定回来看老梁一次啊,现在一年都没回来,只有他老婆回来,打电话也是他老婆接,是不是梁道出事了?另外的人就问,啥事?说的人叹口气,当官的,能有啥事?大家看到老梁走来,就不说了,就摇着头悄悄走了。
老梁隐隐听到这些闲话,心就贼了,就打电话。电话仍是白阳接的,老梁就试探着问,梁道呢,咋不回来啊?
白阳告诉他,梁道很忙,没空。
老梁说,梁道说了,要回来喝酒,酒还放在那儿呢。
白阳劝老梁,等到梁道有了空闲,自己就陪着他回去,就给炒几个菜,让他们爷儿俩好好喝喝。可是,老梁仍不放心,说梁道是不是出事了?那边,白阳楞了一下,问啥事啊。老梁就将村人的猜测说了,问梁道是不是被抓起来了。说着,老梁就哭了,说如果那样啊,自己将来咋去地下见老婆子哎,自己死了,只有用火纸盖着脸。
白阳也哭了,劝他:“爹,你放心吧,你儿是一个好官,清官啊。”
老梁仍不放心地问,那梁道为啥一直不接自己电话啊。
白阳解释,梁道去援藏扶贫去了,几年后才回来,他去的地方没有信号,手机不通。老梁听了,放心了,高兴了,让白阳告诉梁道,那瓶酒啊自己给留着,到时梁道回来,就做庆功酒,爷儿俩好好喝喝。
白阳连连说:“好的爹,他回来,我们马上回村看你。”
老梁说是要等儿子回来喝酒呢,可是,七十多岁的人,就如风中的烛,说等不了就等不了了,那天起来,头发晕,没扶住墙,就倒下去,被人救起来就不行了。等到白阳赶到,老梁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看着橱柜的那瓶酒,轻声道:“给梁道……喝啊……”
白阳流着泪,哎哎地点着头。
老梁喃喃道:“我去见……老太婆,告诉她,她儿是清官……”然后,他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可是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白阳哽咽着,泪流满面。
埋葬了老梁,白阳拿出那瓶包装精美的贞元增酒,打开盖子,一缕香味飘溢到空中,弥散开来,流淌到阳光里,如一片清醇的花香。她将白亮的酒水缓缓地倒在地上,朝着远方轻声道:“梁道,这是爹留给你的庆功酒,你喝了吧。”
而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上,有一座坟墓,坟头正对着这儿的方向,是梁道的。
梁道援藏扶贫,在一次工作中遭遇了暴风雪,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
17.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以“老梁已经不行了……不愿闭上”一句起笔,
给读者造成疑问,以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村里人议论梁道,是因为猜测梁道是否出了人身安全问题,老梁听到后试探着打电话也是基于同样的担心。
C.结尾贞元增酒的香味飘溢弥漫,雪域高原上坟墓坟头对着家乡,这些描写在解释梁道为何不回家的同时也让故事结尾留有余味。
D.小说围绕着梁氏父子的“庆功酒”,刻画了具有优秀品质的两代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
18.小说以
“庆功酒”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3分)
19.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他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可是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他”因何“始终”带着微笑?)
(2)一缕香味飘溢到空中,弥散开来,流淌到阳光里,如一片清醇的花香。(从修辞的角度)
20.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怎么看?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大冶市铜都中学九(5)班举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正文12篇。
B.《五猖会》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习俗的不合理。
C.《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有爱心、关怀孩子健康成长的农村妇女。
D.《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片段,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悼念。
22.对下面这段文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A.本段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
B.“虫蛆和鸷禽猛兽”比喻的是让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正人君子们”。
C.本段文字通过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强烈的愤慨之情。
D.本文语言犀利,讽刺意味很浓,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论战性。
23.在鲁迅先生的成长及求学过程中,有两位老师对他影响深远:一位是儿时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另一位是在日本求学时的藤野先生。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文章,完成以下表格。(4分)
相关情节
两人共同点
两人不同点
寿镜吾先生
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
(2)
(3)
藤野先生
(1)
(4)
五、作文(50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七旬清华老校友们的一曲《少年》活力满满,激荡全场。半生实践报国志,归来依旧是少年。同学们,正值少年的你们会经历成长,也会逐渐老去,到那时,你是否依然为少年时的梦想和当初立下的誓言而热血澎湃,抑或是为少年时的恣意轻狂流下遗憾或悔恨的泪水?......
同学们,请以“归来,仍是少年”为题,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书信。称呼统一为“未来的我”,落款统一为“现在的我”。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6页,总6页(共33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15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5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2021年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①毕生致力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但最让人动容的是,②节目组把特别致敬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过去的一年,正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国之担当,看到了国之脊梁。这一年,面对(
)的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以令人景仰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③即使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也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危难时刻,他tǐng
shēn
ér
chū,勇敢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死神争分夺秒。这一年,张定宇虽已步履踉跄,但仍坚守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
。那一战,他chù
lì在死神与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
)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020年,④我们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反思,在磨难中奋起。在艰难的岁月里,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jí?
niàng
B、jǐ
liàng
C、jí
liàng
D、jǐ
niàng
1.B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挺身而出
矗立
B、铤身而出
伫立
C、挺身而出
伫立
D、铤身而出
矗立
2.A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不约而至
飘荡
B、突如其来
飘扬
C、不约而至
飘扬
D、突如其来
飘荡
3.D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毕生致力于传颂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B、②处修改为“节目组把特别致敬表彰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C、③处修改为“他即使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也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
D、④处修改为“我们在磨难中反思,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4.D
5.横线空白处有一组句子语序已经打乱。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陡增的压力,让他的嗓门越来越大,性子越来越急。
②不过在同事们看来,张定宇院长的步幅虽然有些蹒跚,步频却比别人都快,操的心也比别人更多。
③为了挽救这些鲜活的生命,他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④而这时,越来越严重的渐冻症,让他每走一步,都更加艰难。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5.B
6.综合性学习(4分)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沧桑巨变。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4月23日上午,大冶市铜都中学特地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徒步十里尹家湖”活动,历时3个多小时,徒步10公里,途中唱红歌,听红军故事,了解大冶红色文化,以坚实的脚步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任务一: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任务二: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学校社团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迎接建党百年。请根据提示,设计活动内容。(2分)
活动1:以“清明长歌祭英烈”为主题的追思先烈征文评比;
活动2:以“
(1)
”为主题的班级红歌比赛;
活动3:以“百年峥嵘铸辉煌”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
活动4:以“
(2)
”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志愿者活动;
6.任务一:徒步研学磨意志,传承精神做栋梁
任务二:(1)红色精神在我心
(2)绿水青山扮家园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诗文中有家国情怀:“
(1)

(2)
”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重任在肩时的乡关之思;“
(3)

(4)
”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
(5)

(6)
”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7)

(8)
”是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老而弥坚,忠而获罪,效忠朝廷的决心。
7.
(1)一杯浊酒家万里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安得广厦千万间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欲为圣明除弊事
(8)肯将衰朽惜残年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①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②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注】①牸:雌性牲口。
②孳:繁殖。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C.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D.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8.D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允济在隋大业年间担任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元武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求允济评判,允济也束手无策。
C.张允济善于断案。一老人失葱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人全部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盘问,最终找到了盗葱人。
D.张允济在武阳任职期间,政绩尤其卓异。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9.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2)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
10.(1)有个人不停的哭,仔细的讲哭的原因。
(2)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晚上,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就把情况告诉了允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辛苦”二字表明自己因被元军俘虏,对自己当年苦读四书五经步入仕途的悔恨。
B.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11.A
12.从抒情方式和内容情感上简要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分)
1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这两句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近期,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一度在各大网络平台“霸屏”。从黄金面具残片、龙形器、象牙尊到牙雕、玉琮,这些宝藏成了“当红流量”,成功“出圈”,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
这次考古的“出圈”离不开传播方式的创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4天直播,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开展了立体式报道,将一幅绚烂的古蜀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次的考古行动似乎变成了一部“连续剧”,让不少观众“沉浸式”追剧的同时,惊叹文物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根脉离不开考古。
材料二:
从上世纪30年代三星堆开展考古工作的80余年来,冯汉骥、陈德安、陈显丹等众多考古人接续奋斗,相继参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围绕三星堆以及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的研究持续不断。
此次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有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年轻考古人参与其中——他们手持铲子和毛刷,让历史在覆盖的尘土中娓娓道来,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熠熠生辉。
材料三:
方舱、防护服、载人工作平台,若在过去,很难把这些器具同考古联系在一起。
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更为引人注目: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应用到发掘和研究的各个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据悉,三星堆保护规划以及编写申遗文本的相关工作已经展开。展望全国,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各地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绘就出一幅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传播方式的创新是本次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的重要因素。
B.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中心,所以几代考古工作者锲而不舍的研究。
C.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三星堆祭祀区的重启发掘。
D.本次三星堆考古活动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13.B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具残片、龙形器等不断出现,使三星堆考古成了一部“连续剧”,观众追剧的同时,惊叹文物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
B.三星堆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根脉离不开考古,有内涵的考古也能够形成热度。
C.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古蜀文明,让历史在覆盖的尘土中娓娓道来。
D.在这次“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中,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体现了当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14.A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星堆的“霸屏”说明考古不一定是冷门,文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厚重的历史有时也可以是鲜活有趣的。
B.神秘的三星堆充满了魅力,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薪火相传、初心未改,对三星堆的探索持续不断。
C.科技的发展为考古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考古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D.在新时代,政府只要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的新模式,就能保证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15.D
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保护、传承文化遗产。(4分)
?
16.①创新传播方式;
②做好传承工作(答“接力、持续”等词语,也可);
③加强科技创新;
④促进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庆功酒
余显斌
老梁已经不行了,可仍大睁着眼睛,不愿闭上。
老梁是在等着儿子梁道回来。梁道是老梁的骄傲,老梁的得意,一个从山村走出的年轻人,一步步走出去,当干事,当副镇长,当局长,然后是副县长、县长。老梁高兴得呵呵的,嘴都合不拢。那次,梁道回来,老梁特意去前面店里买了一瓶酒,是贞元增酒,梁道最爱喝的。这酒清亮洁净,倒在杯中,清幽幽的。梁道第一次喝的时候,咂吧着嘴道:“口感醇厚,嗯,齿颊留香啊。”老梁听了,眼睛笑得眯在一起了。儿子喜欢,他忒满足,也喝了一杯,咂吧着嘴道:“真的,是香啊。”
以后,梁道每次回来,他都会买一瓶,父子俩你一杯我一杯,喝完一瓶结束。
可是,梁道当上县长回来的那天,老梁就喝醉了,话就多了,说儿啊,你给爹长脸了,你妈要是活着,会乐坏的。然后,老梁就呜呜地哭了,说老婆子没福分哎,福都让我给享了。说儿啊,好好干啊,给你地下的妈长脸啊,当个大清官,别当贪官,不然,你妈在地下都睡不安宁,都受着别人的唾啊。
这次,梁道回来要呆两天,老梁因此特意买了两瓶贞元增酒,第二天准备开另一瓶,让梁道拦住了,说不能喝了,下回回来喝。老梁一听,睁大眼问,下回是啥时候啊?梁道说,一个月后,保证回来。
老梁说,好,就那样。
于是,老梁就把那瓶酒放在了橱柜上,等着梁道回来。他掐着指头算着日子,一个月过去,再一个月过去……一年过去了,梁道都没有回来。村里人就在背后议论了,说梁道过去一个月一定回来看老梁一次啊,现在一年都没回来,只有他老婆回来,打电话也是他老婆接,是不是梁道出事了?另外的人就问,啥事?说的人叹口气,当官的,能有啥事?大家看到老梁走来,就不说了,就摇着头悄悄走了。
老梁隐隐听到这些闲话,心就贼了,就打电话。电话仍是白阳接的,老梁就试探着问,梁道呢,咋不回来啊?
白阳告诉他,梁道很忙,没空。
老梁说,梁道说了,要回来喝酒,酒还放在那儿呢。
白阳劝老梁,等到梁道有了空闲,自己就陪着他回去,就给炒几个菜,让他们爷儿俩好好喝喝。可是,老梁仍不放心,说梁道是不是出事了?那边,白阳楞了一下,问啥事啊。老梁就将村人的猜测说了,问梁道是不是被抓起来了。说着,老梁就哭了,说如果那样啊,自己将来咋去地下见老婆子哎,自己死了,只有用火纸盖着脸。
白阳也哭了,劝他:“爹,你放心吧,你儿是一个好官,清官啊。”
老梁仍不放心地问,那梁道为啥一直不接自己电话啊。
白阳解释,梁道去援藏扶贫去了,几年后才回来,他去的地方没有信号,手机不通。老梁听了,放心了,高兴了,让白阳告诉梁道,那瓶酒啊自己给留着,到时梁道回来,就做庆功酒,爷儿俩好好喝喝。
白阳连连说:“好的爹,他回来,我们马上回村看你。”
老梁说是要等儿子回来喝酒呢,可是,七十多岁的人,就如风中的烛,说等不了就等不了了,那天起来,头发晕,没扶住墙,就倒下去,被人救起来就不行了。等到白阳赶到,老梁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看着橱柜的那瓶酒,轻声道:“给梁道……喝啊……”
白阳流着泪,哎哎地点着头。
老梁喃喃道:“我去见……老太婆,告诉她,她儿是清官……”然后,他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可是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白阳哽咽着,泪流满面。
埋葬了老梁,白阳拿出那瓶包装精美的贞元增酒,打开盖子,一缕香味飘溢到空中,弥散开来,流淌到阳光里,如一片清醇的花香。她将白亮的酒水缓缓地倒在地上,朝着远方轻声道:“梁道,这是爹留给你的庆功酒,你喝了吧。”
而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上,有一座坟墓,坟头正对着这儿的方向,是梁道的。
梁道援藏扶贫,在一次工作中遭遇了暴风雪,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
17.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以“老梁已经不行了……不愿闭上”一句起笔,
给读者造成疑问,以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村里人议论梁道,是因为猜测梁道是否出了人身安全问题,老梁听到后试探着打电话也是基于同样的担心。
C.结尾贞元增酒的香味飘溢弥漫,雪域高原上坟墓坟头对着家乡,这些描写在解释梁道为何不回家的同时也让故事结尾留有余味。
D.小说围绕着梁氏父子的“庆功酒”,刻画了具有优秀品质的两代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
17.B
18.小说以
“庆功酒”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3分)
18.①“庆功酒”是文章的线索。小说由梁道回家父子俩喝酒写起,到最后白阳将庆功酒倾倒在地结束,都围绕着“庆功酒”来写;
②“庆功酒”点明文本内容,也是故事冲突的节点。正因为梁道未能按时返回喝庆功酒,小说才产生了矛盾冲突,有了波澜;
③“庆功酒”暗示文章主旨。庆功酒庆祝的是梁道当了好官,最后倾倒的庆功酒是对为援藏扶贫而死的梁道的赞美。
19.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他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可是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他”因何“始终”带着微笑?)
(2)一缕香味飘溢到空中,弥散开来,流淌到阳光里,如一片清醇的花香。(从修辞的角度)
19.
(1)为儿子援藏扶贫感到自豪,同时也深信儿子是一个清官。
(2)比喻。将酒香比作花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酒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感受,同时也喻示着两代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20.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怎么看?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20.示例一:可以删去。①前文已经借白阳之口告诉读者梁道去援藏扶贫的事实;
②在此基础上以雪域高原上孤坟的画面结尾,可以揭示人物结局;
③同时,以景结情可以增添文章韵味,引起读者思考。
示例二:不可以删去。①删去最后一段则不能揭示梁道死亡的具体原因,也不能说明梁道死去的具体时间;②没有死亡的具体原因和时间,则不能清晰地塑造出梁道这一清廉、实干的好官形象,也就有碍于小说表达对此类人物赞美的主旨。(任答一种示例,言之有理即可,但若未回答可以删去或不可以删去则扣1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大冶市铜都中学九(5)班举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正文12篇。
B.《五猖会》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习俗的不合理。
C.《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有爱心、关怀孩子健康成长的农村妇女。
D.《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片段,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悼念。
21.D
22.对下面这段文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A.本段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
B.“虫蛆和鸷禽猛兽”比喻的是让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正人君子们”。
C.本段文字通过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强烈的愤慨之情。
D.本文语言犀利,讽刺意味很浓,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论战性。
22.B
?
相关情节
两人共同点
两人不同点
寿镜吾先生
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
(2)
(3)
藤野先生
(1)
(4)
23.在鲁迅先生的成长及求学过程中,有两位老师对他影响深远:一位是儿时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另一位是在日本求学时的藤野先生。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文章,完成以下表格。(4分)
23.(1)帮我修改讲义等
(2)对学生要求严格
(3)严厉,知识渊博,思想陈旧
(4)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五、作文(50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七旬清华老校友们的一曲《少年》活力满满,激荡全场。半生实践报国志,归来依旧是少年。同学们,正值少年的你们会经历成长,也会逐渐老去,到那时,你是否依然为少年时的梦想和当初立下的誓言而热血澎湃,抑或是为少年时的恣意轻狂流下遗憾或悔恨的泪水?......
同学们,请以“归来,仍是少年”为题,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书信。称呼统一为“未来的我”,落款统一为“现在的我”。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4.作文(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略)
?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