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16(原卷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16(原卷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10:41: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6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
)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①阅读不仅使他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而且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ruì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②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③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人对这类书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④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和对弱者的厌恶和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dǐ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
)”,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依次给文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溯(shuò?)卑鄙(bì
)B上溯(

)卑鄙(bì

C上溯(shuò?
)卑鄙(

)D上溯(
sù)卑鄙(


1D
2、在文字的横线上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睿智
大砥
B瑞智
大砥
C睿智
大抵
D瑞智
大抵
2C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浩瀚
融化
B广大
熔化
C浩瀚
熔化
D广大
融化
3C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仅阅读使他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而且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B②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C③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人对这类书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D④人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和对弱者的厌恶和同情
4B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
②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
③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④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
⑤从《正气歌》中学得奋斗的执著
⑥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
A、③⑥②⑤④①
B、③②⑥⑤①④
C、③②⑥⑤④①
D、③⑥②⑤①④
5
A
6、综合性学习(4分)
2017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为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大力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红星中学决定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请你设计一条体现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2分)
任务二:为了调查个人阅读状况,请你参与起草《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请补充两个问卷内容。(2分)

调查同学课外阅读时长②
③调查同学每年的阅读量④
6(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1)调查同学最喜欢的书;(2)调查同学的读书方法(态度)
7、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借物抒情,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抒情方式。借芦管笛声抒发思乡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1),(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也写道:“(3),(4)”;有时通过描写环境表达内心的感受,常建在《题破山时候禅院》中:“(5),(6)”,山光潭影让人参悟空寂中的禅意,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7),(8)”环境的凄清顿生抑郁与苦闷.
7(1)不知何处吹芦管(2)一夜征人尽望乡(3)此夜曲中闻折柳(4)何人不起故园情(5)山光悦鸟性(6)潭影空人心(7)凄神寒骨(8)悄怆幽邃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②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④,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⑤,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以其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⑥,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⑦,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羸服:破旧的衣服。②房琯:唐玄宗、肃宗时期宰相,其父房融,武则天掌朝时曾官至宰相。③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房琯率军曾被安禄山的军队大败于此。④董廷兰:盛唐时期的著名琴师,曾为房琯的门客。⑤简:简慢,不拘小节。⑥挫衄(nǜ):挫折。⑦讦(jié)激:指因直言导致对方激怒。
8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A.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B.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C.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D.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8B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年少时曾客居他乡,举进士不中,因向玄宗献赋,得以入仕为官。
B.杜甫因房琯被罢免宰相而打抱不平,结果激怒肃宗,令三司审问他。
C.杜甫认为房琯生性简慢,被董廷兰所利用以至于同流合污,情有可原。
D.肃宗虽然最后赦免了杜甫,但是从此再也不愿意提拔和录用他了。
9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10(1)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
(2)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国破”中的“国”字,指的是作者的故国唐朝。一个“破”字和一个“深”字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B.
颔联中,作者移情于景,并借乐景衬哀情。从修辞角度来看,“花溅泪”、“鸟惊心”,这是运用了夸张手法。
C.
颈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意思是:忆起故乡春深三月的烟火,家人书信珍贵能抵万金。
D.
此诗尾联与李白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都写到白发这个细节,虽一短一长,但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11D
1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对题目中“望”字的理解。(3分)
12“望”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忧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慨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材料一、【事件回放】
???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网友声音】
???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专家观点】
???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王忠武
???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鲁春晓
???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13、对材料一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B、小李父母担心影响考试,没收了小李的手机,导致严重后果。
C、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D、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13C
14、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没有手机就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B、生活中,大多事情已经被手机“绑架”,叫“手机依赖症”。
C、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D、,不能离开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这是“手机依赖症”。
14D
15、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找张纯寻求帮助。
B、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
C、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D、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可以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
15C
16、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4分)
16①媒体、社区、学校等要就“手机依赖症”的弊病、危害等广泛宣传
②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在手机说明书上要指出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③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远离手机
④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7、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患有严重脑梗的老师依然记得当年课堂教学的情形的叙写,表现了一个勇于与病魔做斗争的教师形象。
B、文章主要叙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老师健康时,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场景,一个是老师患病后的生活场景。
C、文章的标题“我说,你听”主要指老师患病后,“我”去看望老师,把当年老师上课的情景讲给老师听的事情。
D、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的感激,爱怜、痛惜之情。
17B
18、结合文章,品析下面的句子。(6分)
(1)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18(1)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
(2)“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的妙处。)
(2)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19、“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3分)
19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20、请从情节和人物两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主题的?(4分)
20情节:通过上课情节,表现老师是一个具有高超教学艺术,关爱学生的老师;通过生病依然记得当年课堂情景,表现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
人物:文章主要塑造了老师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从而突出了文章主题。
四,名著阅读(共8分)
大冶中学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红星照耀中国》在许多国家畅销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它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B.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
C.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D.它描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让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程。
21D
22、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他就是周恩来。
C.
毛泽东给斯诺的初步印象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
D.
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可能遭到歼灭。这种命运,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如石达开因贻误军机,他率领的十万大军被包围,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22A
23、结合【课文链接】,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谈谈母亲所教授的“革命意志”在朱德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课文链接】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23作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能像普通士兵那样生活和打扮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靠吃南瓜撑过整个冬天,在长征中狂风大作,冰雪高原都没能将其折服,靠的就是面对困难斗争到底的革命意志,而这正是母亲言传身教留给朱德宝贵的财产。
五、作文(50分)
24“铃铃铃”,上课铃都响2分钟了,一向守纪准时的周老师,怎么今天还没有来上课呢?请你以《老师迟到以后》为题,写一篇600以上的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老师一律用周老师,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15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6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
)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①阅读不仅使他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而且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ruì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②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③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人对这类书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④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和对弱者的厌恶和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dǐ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
)”,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依次给文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溯(shuò?)卑鄙(bì
)B上溯(

)卑鄙(bì

C上溯(shuò?
)卑鄙(

)D上溯(
sù)卑鄙(


1D
2、在文字的横线上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睿智
大砥
B瑞智
大砥
C睿智
大抵
D瑞智
大抵
2C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浩瀚
融化
B广大
熔化
C浩瀚
熔化
D广大
融化
3C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仅阅读使他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而且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B②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C③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人对这类书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D④人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和对弱者的厌恶和同情
4B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
②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
③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④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
⑤从《正气歌》中学得奋斗的执著
⑥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
A、③⑥②⑤④①
B、③②⑥⑤①④
C、③②⑥⑤④①
D、③⑥②⑤①④
5
A
6、综合性学习(4分)
2017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为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大力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红星中学决定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请你设计一条体现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2分)
?
任务二:为了调查个人阅读状况,请你参与起草《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请补充两个问卷内容。(2分)

调查同学课外阅读时长②
③调查同学每年的阅读量④
6(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1)调查同学最喜欢的书;(2)调查同学的读书方法(态度)
7、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借物抒情,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抒情方式。借芦管笛声抒发思乡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1),(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也写道:“(3),(4)”;有时通过描写环境表达内心的感受,常建在《题破山时候禅院》中:“(5),(6)”,山光潭影让人参悟空寂中的禅意,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7),(8)”环境的凄清顿生抑郁与苦闷.
(1)不知何处吹芦管(2)一夜征人尽望乡
(3)此夜曲中闻折柳(4)何人不起故园情
(5)山光悦鸟性(6)潭影空人心
(7)凄神寒骨(8)悄怆幽邃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②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④,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⑤,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以其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⑥,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⑦,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羸服:破旧的衣服。②房琯:唐玄宗、肃宗时期宰相,其父房融,武则天掌朝时曾官至宰相。③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房琯率军曾被安禄山的军队大败于此。④董廷兰:盛唐时期的著名琴师,曾为房琯的门客。⑤简:简慢,不拘小节。⑥挫衄(nǜ):挫折。⑦讦(jié)激:指因直言导致对方激怒。
8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A.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B.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C.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D.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8B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年少时曾客居他乡,举进士不中,因向玄宗献赋,得以入仕为官。
B.杜甫因房琯被罢免宰相而打抱不平,结果激怒肃宗,令三司审问他。
C.杜甫认为房琯生性简慢,被董廷兰所利用以至于同流合污,情有可原。
D.肃宗虽然最后赦免了杜甫,但是从此再也不愿意提拔和录用他了。
9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
(2)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10(1)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
(2)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国破”中的“国”字,指的是作者的故国唐朝。一个“破”字和一个“深”字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B.
颔联中,作者移情于景,并借乐景衬哀情。从修辞角度来看,“花溅泪”、“鸟惊心”,这是运用了夸张手法。
C.
颈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意思是:忆起故乡春深三月的烟火,家人书信珍贵能抵万金。
D.
此诗尾联与李白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都写到白发这个细节,虽一短一长,但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11D
1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对题目中“望”字的理解。(3分)
12“望”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忧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慨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材料一、【事件回放】
???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网友声音】
???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专家观点】
???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王忠武
???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鲁春晓
???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13、对材料一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B、小李父母担心影响考试,没收了小李的手机,导致严重后果。
C、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D、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13C
14、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没有手机就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B、生活中,大多事情已经被手机“绑架”,叫“手机依赖症”。
C、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D、,不能离开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这是“手机依赖症”。
14D
15、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找张纯寻求帮助。
B、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
C、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D、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可以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
15C
16、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4分)
16①媒体、社区、学校等要就“手机依赖症”的弊病、危害等广泛宣传
②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在手机说明书上要指出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③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远离手机
④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7、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患有严重脑梗的老师依然记得当年课堂教学的情形的叙写,表现了一个勇于与病魔做斗争的教师形象。
B、文章主要叙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老师健康时,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场景,一个是老师患病后的生活场景。
C、文章的标题“我说,你听”主要指老师患病后,“我”去看望老师,把当年老师上课的情景讲给老师听的事情。
D、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的感激,爱怜、痛惜之情。
17B
18、结合文章,品析下面的句子。(6分)
(1)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18(1)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
(2)“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的妙处。)
(2)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19、“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3分)
19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20、请从情节和人物两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主题的?(4分)
20情节:通过上课情节,表现老师是一个具有高超教学艺术,关爱学生的老师;通过生病依然记得当年课堂情景,表现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
人物:文章主要塑造了老师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从而突出了文章主题。
四,名著阅读(共8分)
大冶中学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红星照耀中国》在许多国家畅销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它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B.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
C.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D.它描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让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程。
21D
22、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他就是周恩来。
C.
毛泽东给斯诺的初步印象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
D.
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可能遭到歼灭。这种命运,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如石达开因贻误军机,他率领的十万大军被包围,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22A
23、结合【课文链接】,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谈谈母亲所教授的“革命意志”在朱德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课文链接】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
23作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能像普通士兵那样生活和打扮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靠吃南瓜撑过整个冬天,在长征中狂风大作,冰雪高原都没能将其折服,靠的就是面对困难斗争到底的革命意志,而这正是母亲言传身教留给朱德宝贵的财产。
五、作文(50分)
24“铃铃铃”,上课铃都响2分钟了,一向守纪准时的周老师,怎么今天还没有来上课呢?请你以《老师迟到以后》为题,写一篇600以上的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老师一律用周老师,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4略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6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
)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①阅读不仅使他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而且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ruì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②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③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人对这类书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④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和对弱者的厌恶和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dǐ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
)”,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依次给文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溯(shuò?)卑鄙(bì
)B上溯(

)卑鄙(bì

C上溯(shuò?
)卑鄙(

)D上溯(
sù)卑鄙(


2、在文字的横线上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睿智
大砥
B瑞智
大砥
C睿智
大抵
D瑞智
大抵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浩瀚
融化
B广大
熔化
C浩瀚
熔化
D广大
融化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仅阅读使他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而且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B②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C③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人对这类书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D④人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和对弱者的厌恶和同情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
②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
③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④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
⑤从《正气歌》中学得奋斗的执著
⑥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
A、③⑥②⑤④①
B、③②⑥⑤①④
C、③②⑥⑤④①
D、③⑥②⑤①④
6、综合性学习(4分)
2017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为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大力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红星中学决定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请你设计一条体现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2分)
任务二:为了调查个人阅读状况,请你参与起草《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请补充两个问卷内容。(2分)
调查同学课外阅读时长②
③调查同学每年的阅读量④
7、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借物抒情,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抒情方式。借芦管笛声抒发思乡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1),(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也写道:“(3),(4)”;有时通过描写环境表达内心的感受,常建在《题破山时候禅院》中:“(5),(6)”,山光潭影让人参悟空寂中的禅意,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7),(8)”环境的凄清顿生抑郁与苦闷.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②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④,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⑤,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以其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⑥,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⑦,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羸服:破旧的衣服。②房琯:唐玄宗、肃宗时期宰相,其父房融,武则天掌朝时曾官至宰相。③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房琯率军曾被安禄山的军队大败于此。④董廷兰:盛唐时期的著名琴师,曾为房琯的门客。⑤简:简慢,不拘小节。⑥挫衄(nǜ):挫折。⑦讦(jié)激:指因直言导致对方激怒。
8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A.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B.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C.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D.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年少时曾客居他乡,举进士不中,因向玄宗献赋,得以入仕为官。
B.杜甫因房琯被罢免宰相而打抱不平,结果激怒肃宗,令三司审问他。
C.杜甫认为房琯生性简慢,被董廷兰所利用以至于同流合污,情有可原。
D.肃宗虽然最后赦免了杜甫,但是从此再也不愿意提拔和录用他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国破”中的“国”字,指的是作者的故国唐朝。一个“破”字和一个“深”字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B.
颔联中,作者移情于景,并借乐景衬哀情。从修辞角度来看,“花溅泪”、“鸟惊心”,这是运用了夸张手法。
C.
颈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意思是:忆起故乡春深三月的烟火,家人书信珍贵能抵万金。
D.
此诗尾联与李白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都写到白发这个细节,虽一短一长,但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1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对题目中“望”字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材料一、【事件回放】
???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网友声音】
???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专家观点】
???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王忠武
???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鲁春晓
???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13、对材料一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B、小李父母担心影响考试,没收了小李的手机,导致严重后果。
C、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D、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14、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没有手机就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B、生活中,大多事情已经被手机“绑架”,叫“手机依赖症”。
C、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D、,不能离开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这是“手机依赖症”。
15、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找张纯寻求帮助。
B、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
C、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D、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可以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
16、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7、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患有严重脑梗的老师依然记得当年课堂教学的情形的叙写,表现了一个勇于与病魔做斗争的教师形象。
B、文章主要叙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老师健康时,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场景,一个是老师患病后的生活场景。
C、文章的标题“我说,你听”主要指老师患病后,“我”去看望老师,把当年老师上课的情景讲给老师听的事情。
D、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的感激,爱怜、痛惜之情。
18、结合文章,品析下面的句子。(6分)
(1)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2)“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的妙处。)
19、“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3分)
20、请从情节和人物两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主题的?(4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大冶中学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红星照耀中国》在许多国家畅销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它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B.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
C.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D.它描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让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程。
22、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他就是周恩来。
C.
毛泽东给斯诺的初步印象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
D.
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可能遭到歼灭。这种命运,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如石达开因贻误军机,他率领的十万大军被包围,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23、结合【课文链接】,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谈谈母亲所教授的“革命意志”在朱德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课文链接】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五、作文(50分)
24“铃铃铃”,上课铃都响2分钟了,一向守纪准时的周老师,怎么今天还没有来上课呢?请你以《老师迟到以后》为题,写一篇600以上的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老师一律用周老师,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