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23(原卷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23(原卷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11:05: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23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题。(共10分)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①沿途不乏缺少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滨其间,环顾四周,岩壁晚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②不仅瀑布倾泻,而且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③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美誉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④随之威严的穹项也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          。
在这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liáo rào,(  ?),那朵采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妹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qǐng kè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技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节选自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kān ?shí?    B.
kàn ?shí     C.
kān? shè    D.
kàn shè
1、D   
2下列对文中两处注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2分?)
A.
嘹绕 顷刻  
B.
嘹绕 倾刻  
C.
缭绕 顷刻
D.
缭绕
倾刻
2、C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
轻歌曼舞  
纷至沓来
B.
轻言细语  车水马龙
C.
轻歌曼舞  
车水马龙
D.
轻言细语  纷至沓来
3、A   
4.文中①②③④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项是
(
)
(2分)
A.①处修改为“沿途不乏缺少美景”。
B.②处修改为“虽然瀑布倾泻,但却轰鸣作响”。
C.③处修改为“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④处修改为“随之的穹顶也愈升愈威严”。
4、C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②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
③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④因峻岩太过陡峭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5、C
6、综合性学习(4分)
生命短促,时光易逝。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4分)
(1)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2分)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2)为留下珍贵记忆,九(2)班正在编写班史,请你将编写步骤补充完整。(2分)
①成立班史编委会,由编委会给各小组分配任务。
②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④                      
6、(1)展未来,豪情盈心底。(2)②各小组分门别类搜集资料。④装订成册形成班级纪念册。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生活是诗。漫步早春的钱塘湖边, 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写下“          ,        ”;听蛙声喧闹,盛夏夜闲情,赵师秀吟出“        ,         ”;览山林美景,享秋野静谧,王绩提笔“       ,      ”;观瀚海飘雪,叹塞外奇寒,岑参挥毫“       ,  
        ”

7、(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8.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9.A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10.(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1.D
1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3分)
12.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中国网2月5日讯
经过精心策划和全力创作,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经完成录制,并将于今年2月12日(大年初五)登录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档。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由央视教科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摘自《中国诗词大会》新闻通稿)
【材料二】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古体诗在南朝的上层社会中逐渐走向浮华空洞,过分讲求音韵规则与辞藻的华丽,内容却沦为歌舞宴饮乃至淫秽恶俗。南朝的诗虽然有其弊端,却在诗词的格律、布局?等方面给了唐代人很多启发。?
唐代诗人在五、七言诗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朝诗歌崇尚骈偶、讲求音律的习惯,从而创造了篇章、句式、对偶、音律都有相关限定的格律诗。从唐诗发展史来看,唐诗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同,其诗歌的气象自然也不同。我们把唐诗看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也不全是因为唐诗有着完备的格律体系,更是因为唐诗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意境,以及真切的情感。唐诗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感动着千古之下的读者。??
词,在唐代就已经产生。经过五代的锤炼,至宋代而达到巅峰,故而有“宋词”的说法。词最初产生于民间,中唐之后?引起文人的注意,经过五代到宋,发展成文坛上一种受到普遍喜爱的体裁,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作品。?
宋代开国以来,词的创作经过数十年的沉寂,至中期晏殊、欧阳修一代人方走向繁荣,词产生于歌舞酒宴之间,其内容情感不被当时的道德观念所接受。于是就有文人试图将词加以“雅化”。苏轼开创豪放词就是对词进行雅化的一种努力。
词最初是音乐文学,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突破了音律的限制,成为一种不能演唱的词,这是词脱离音乐,走向纯粹文学的开始。对此,李清照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苏轼的词不过是长短不一的诗,背离了词的音乐性。而北宋灭亡,衣冠南渡,又遗失了大量的乐谱,使得北宋留下的词很多都无法演唱,加剧了词与音乐的剥离。?
(摘编自解村的《走进古典诗词写作》)
13、下列为【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录制完毕
B.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益智竞赛节目
C.
《中国诗词大会》即将登录央视黄金档
D.
央视教科频道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13.C
14、阅读【材料二】,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A
1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完备的格律体系让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B、古体诗在南北朝之前浮华空洞,对音韵辞藻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内容却低俗不堪。
C、苏轼将词加以“雅化”,让词从音乐文学完全成为纯粹文学。
D、李清照并不赞成让词脱离音乐性的做法。
15.D
1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针对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4分)
     
      
16.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因为积累、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门缝里的风景
清山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11)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12)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讲究伏笔的运用,文中多次提到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就是在为下文揭示门缝里的秘密埋下伏笔,这样写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分隔两地的生活让他和母亲没有了共同话题,他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情也越来越淡。
C.文章对妻子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贯穿全文,推波助澜,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真实感。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无论多么忙碌的都市人,都要常回家看看,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17、 B 
18、根据⑥-11的内容,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进行概括。(3分)
无人开门,焦急烦躁→          →           →             
18.(3分)了解真相,心疼不已(1分);展现厨艺,其乐融融(1分)闲聊趣事,兴致勃勃(1分);
19、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
(1)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从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从加点词语的角度,品析句子的含义)
19.
(1)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母亲因为腰疼起身开门的艰难和无助,表现了母爱的感人至深。
(2)为母亲身体的衰弱多病而心痛;为自己误会父母对自己回家不够热忱而愧疚;为自己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不够关心父母而自责悔恨。
20、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门缝里的风景”的含义。(4分)
20.“风景”一词,指的是他发现了母亲强忍腰疼艰难为他开门的令人心疼的场景(2分),也指母亲即使爱到无力但仍然全力表达出来的对孩子的感人至深的爱(2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21、《儒林外史》中王冕不禁感叹:“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关于“一代文人的厄运”,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表了看法,根据小说的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说法的一项是(
)(2分)
A.严监生临终时,举着两根指头就是不断气,待赵氏将灯盏中的两茎灯草挑掉一根,他才点头咽了气。小说通过对这一典型的吝啬鬼的描摹,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文化对文人的摧残。
B.周进六十多风还是个童生,受尽世人的凌辱,参观贡院时,号啕大哭,满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C.马二先生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是生员身份,他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
D.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21、A  
22、活动中,有四位同学谈了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循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什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A.范进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极具讽刺意味。
B.这段文字集中表现了范进的虚伪。
C.此段话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D这段文字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22、C 
23、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写主人公的堕落史,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堕落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将两篇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请你完成表格的内容。4分
人物
性格变化
作品主题
原来
后来
祥子
勤劳
善良
淳朴
坚韧
麻木
潦倒
狡猾
自私冷漠
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匡超人
23、朴实敦厚、孝顺长辈、勤奋刻苦   寡情薄义、虚伪、忘恩负义
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腐蚀。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注定有着独特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收获。《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书寻师,历尽艰辛,跨越了贫穷,超越了平凡,在不懈的践行中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孤独之旅》中,杜小康辍学放鸭,经受磨砺,战胜了孤独和恐慌,在勇于面对中走向成熟和坚强;《再塑生命的人》中,海伦·凯勒失明迷茫,沐浴师爱,认识了世界,发现了自我,在心灵的启迪中成就了自我的精彩……
你呢,有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述道理,论证观点。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23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题。(共10分)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①沿途不乏缺少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滨其间,环顾四周,岩壁晚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②不仅瀑布倾泻,而且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③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美誉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④随之威严的穹项也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          。
在这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liáo rào,(  ?),那朵采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妹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qǐng kè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技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节选自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kān ?shí?    B.
kàn ?shí     C.
kān? shè    D.
kàn shè
2下列对文中两处注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2分?)
A.
嘹绕 顷刻  
B.
嘹绕 倾刻  
C.
缭绕 顷刻
D.
缭绕
倾刻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
轻歌曼舞  
纷至沓来
B.
轻言细语  车水马龙
C.
轻歌曼舞  
车水马龙
D.
轻言细语  纷至沓来
4.文中①②③④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项是
(
)
(2分)
A.①处修改为“沿途不乏缺少美景”。
B.②处修改为“虽然瀑布倾泻,但却轰鸣作响”。
C.③处修改为“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④处修改为“随之的穹顶也愈升愈威严”。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②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
③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④因峻岩太过陡峭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6、综合性学习(4分)
生命短促,时光易逝。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4分)
(1)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2分)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2)为留下珍贵记忆,九(2)班正在编写班史,请你将编写步骤补充完整。(2分)
①成立班史编委会,由编委会给各小组分配任务。
②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④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生活是诗。漫步早春的钱塘湖边, 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写下“          ,        ”;听蛙声喧闹,盛夏夜闲情,赵师秀吟出“        ,         ”;览山林美景,享秋野静谧,王绩提笔“       ,      ”;观瀚海飘雪,叹塞外奇寒,岑参挥毫“       ,  
        ”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中国网2月5日讯
经过精心策划和全力创作,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经完成录制,并将于今年2月12日(大年初五)登录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档。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由央视教科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摘自《中国诗词大会》新闻通稿)
【材料二】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古体诗在南朝的上层社会中逐渐走向浮华空洞,过分讲求音韵规则与辞藻的华丽,内容却沦为歌舞宴饮乃至淫秽恶俗。南朝的诗虽然有其弊端,却在诗词的格律、布局?等方面给了唐代人很多启发。?
唐代诗人在五、七言诗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朝诗歌崇尚骈偶、讲求音律的习惯,从而创造了篇章、句式、对偶、音律都有相关限定的格律诗。从唐诗发展史来看,唐诗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同,其诗歌的气象自然也不同。我们把唐诗看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也不全是因为唐诗有着完备的格律体系,更是因为唐诗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意境,以及真切的情感。唐诗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感动着千古之下的读者。??
词,在唐代就已经产生。经过五代的锤炼,至宋代而达到巅峰,故而有“宋词”的说法。词最初产生于民间,中唐之后?引起文人的注意,经过五代到宋,发展成文坛上一种受到普遍喜爱的体裁,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作品。?
宋代开国以来,词的创作经过数十年的沉寂,至中期晏殊、欧阳修一代人方走向繁荣,词产生于歌舞酒宴之间,其内容情感不被当时的道德观念所接受。于是就有文人试图将词加以“雅化”。苏轼开创豪放词就是对词进行雅化的一种努力。
词最初是音乐文学,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突破了音律的限制,成为一种不能演唱的词,这是词脱离音乐,走向纯粹文学的开始。对此,李清照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苏轼的词不过是长短不一的诗,背离了词的音乐性。而北宋灭亡,衣冠南渡,又遗失了大量的乐谱,使得北宋留下的词很多都无法演唱,加剧了词与音乐的剥离。?
(摘编自解村的《走进古典诗词写作》)
13、下列为【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录制完毕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益智竞赛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即将登录央视黄金档
央视教科频道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14、阅读【材料二】,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完备的格律体系让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B、古体诗在南北朝之前浮华空洞,对音韵辞藻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内容却低俗不堪。
C、苏轼将词加以“雅化”,让词从音乐文学完全成为纯粹文学。
D、李清照并不赞成让词脱离音乐性的做法。
1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针对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门缝里的风景
清山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11)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12)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讲究伏笔的运用,文中多次提到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就是在为下文揭示门缝里的秘密埋下伏笔,这样写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分隔两地的生活让他和母亲没有了共同话题,他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情也越来越淡。
C.文章对妻子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贯穿全文,推波助澜,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真实感。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无论多么忙碌的都市人,都要常回家看看,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18、根据⑥-11的内容,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进行概括。(3分)
无人开门,焦急烦躁→          →           →             
19、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
(1)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从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从加点词语的角度,品析句子的含义)
20、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门缝里的风景”的含义。(4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21、《儒林外史》中王冕不禁感叹:“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关于“一代文人的厄运”,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表了看法,根据小说的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说法的一项是(
)(2分)
A.严监生临终时,举着两根指头就是不断气,待赵氏将灯盏中的两茎灯草挑掉一根,他才点头咽了气。小说通过对这一典型的吝啬鬼的描摹,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文化对文人的摧残。
B.周进六十多风还是个童生,受尽世人的凌辱,参观贡院时,号啕大哭,满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C.马二先生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是生员身份,他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
D.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22、活动中,有四位同学谈了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循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什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A.范进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极具讽刺意味。
B.这段文字集中表现了范进的虚伪。
C.此段话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D这段文字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23、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写主人公的堕落史,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堕落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将两篇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请你完成表格的内容。4分
人物
性格变化
作品主题
原来
后来
祥子
勤劳
善良
淳朴
坚韧
麻木
潦倒
狡猾
自私冷漠
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匡超人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注定有着独特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收获。《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书寻师,历尽艰辛,跨越了贫穷,超越了平凡,在不懈的践行中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孤独之旅》中,杜小康辍学放鸭,经受磨砺,战胜了孤独和恐慌,在勇于面对中走向成熟和坚强;《再塑生命的人》中,海伦·凯勒失明迷茫,沐浴师爱,认识了世界,发现了自我,在心灵的启迪中成就了自我的精彩……
你呢,有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述道理,论证观点。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23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23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题。(共10分)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①沿途不乏缺少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滨其间,环顾四周,岩壁晚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②不仅瀑布倾泻,而且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③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美誉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④随之威严的穹项也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          。
在这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liáo rào,(  ?),那朵采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妹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qǐng kè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技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节选自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kān ?shí?    B.
kàn ?shí     C.
kān? shè    D.
kàn shè
1、D   
2下列对文中两处注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2分?)
A.
嘹绕 顷刻  
B.
嘹绕 倾刻  
C.
缭绕 顷刻
D.
缭绕
倾刻
2、C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
轻歌曼舞  
纷至沓来
B.
轻言细语  车水马龙
C.
轻歌曼舞  
车水马龙
D.
轻言细语  纷至沓来
?
3、A   
4.文中①②③④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项是
(
)
(2分)
A.①处修改为“沿途不乏缺少美景”。
B.②处修改为“虽然瀑布倾泻,但却轰鸣作响”。
C.③处修改为“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④处修改为“随之的穹顶也愈升愈威严”。
4、C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②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
③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④因峻岩太过陡峭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5、C
6、综合性学习(4分)
生命短促,时光易逝。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4分)
(1)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2分)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2)为留下珍贵记忆,九(2)班正在编写班史,请你将编写步骤补充完整。(2分)
①成立班史编委会,由编委会给各小组分配任务。
②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④                      
6、(1)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②各小组分门别类搜集资料。④装订成册形成班级纪念册。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生活是诗。漫步早春的钱塘湖边, 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写下“          ,        ”;听蛙声喧闹,盛夏夜闲情,赵师秀吟出“        ,         ”;览山林美景,享秋野静谧,王绩提笔“       ,      ”;观瀚海飘雪,叹塞外奇寒,岑参挥毫“       ,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8.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9.A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
10.(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1.D
1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3分)
12.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6题(共10分)
【材料一】
中国网2月5日讯
经过精心策划和全力创作,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经完成录制,并将于今年2月12日(大年初五)登录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档。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由央视教科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摘自《中国诗词大会》新闻通稿)
【材料二】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古体诗在南朝的上层社会中逐渐走向浮华空洞,过分讲求音韵规则与辞藻的华丽,内容却沦为歌舞宴饮乃至淫秽恶俗。南朝的诗虽然有其弊端,却在诗词的格律、布局?等方面给了唐代人很多启发。?
唐代诗人在五、七言诗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朝诗歌崇尚骈偶、讲求音律的习惯,从而创造了篇章、句式、对偶、音律都有相关限定的格律诗。从唐诗发展史来看,唐诗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同,其诗歌的气象自然也不同。我们把唐诗看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也不全是因为唐诗有着完备的格律体系,更是因为唐诗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意境,以及真切的情感。唐诗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感动着千古之下的读者。??
词,在唐代就已经产生。经过五代的锤炼,至宋代而达到巅峰,故而有“宋词”的说法。词最初产生于民间,中唐之后?引起文人的注意,经过五代到宋,发展成文坛上一种受到普遍喜爱的体裁,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作品。?
宋代开国以来,词的创作经过数十年的沉寂,至中期晏殊、欧阳修一代人方走向繁荣,词产生于歌舞酒宴之间,其内容情感不被当时的道德观念所接受。于是就有文人试图将词加以“雅化”。苏轼开创豪放词就是对词进行雅化的一种努力。
词最初是音乐文学,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突破了音律的限制,成为一种不能演唱的词,这是词脱离音乐,走向纯粹文学的开始。对此,李清照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苏轼的词不过是长短不一的诗,背离了词的音乐性。而北宋灭亡,衣冠南渡,又遗失了大量的乐谱,使得北宋留下的词很多都无法演唱,加剧了词与音乐的剥离。?
(摘编自解村的《走进古典诗词写作》)
13、下列为【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录制完毕
B.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益智竞赛节目
C.
《中国诗词大会》即将登录央视黄金档
D.
央视教科频道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13.C
14、阅读【材料二】,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A
1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完备的格律体系让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B、古体诗在南北朝之前浮华空洞,对音韵辞藻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内容却低俗不堪。
C、苏轼将词加以“雅化”,让词从音乐文学完全成为纯粹文学。
D、李清照并不赞成让词脱离音乐性的做法。
15.D
1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针对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4分)
16.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因为积累、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门缝里的风景
清山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11)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12)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讲究伏笔的运用,文中多次提到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就是在为下文揭示门缝里的秘密埋下伏笔,这样写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分隔两地的生活让他和母亲没有了共同话题,他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情也越来越淡。
C.文章对妻子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贯穿全文,推波助澜,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真实感。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无论多么忙碌的都市人,都要常回家看看,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17、 B 
18、根据⑥-11的内容,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进行概括。(3分)
无人开门,焦急烦躁→          →           →             
18.(3分)了解真相,心疼不已(1分);
展现厨艺,其乐融融(1分)闲聊趣事,兴致勃勃(1分);
19、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
(1)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从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母亲因为腰疼起身开门的艰难和无助,表现了母爱的感人至深。
(2)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从加点词语的角度,品析句子的含义
(2)为母亲身体的衰弱多病而心痛;为自己误会父母对自己回家不够热忱而愧疚;为自己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不够关心父母而自责悔恨。
20、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门缝里的风景”的含义。(4分)
20.“风景”一词,指的是他发现了母亲强忍腰疼艰难为他开门的令人心疼的场景(2分),也指母亲即使爱到无力但仍然全力表达出来的对孩子的感人至深的爱(2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21、《儒林外史》中王冕不禁感叹:“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关于“一代文人的厄运”,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表了看法,根据小说的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说法的一项是(
)(2分)
A.严监生临终时,举着两根指头就是不断气,待赵氏将灯盏中的两茎灯草挑掉一根,他才点头咽了气。小说通过对这一典型的吝啬鬼的描摹,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文化对文人的摧残。
B.周进六十多风还是个童生,受尽世人的凌辱,参观贡院时,号啕大哭,满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C.马二先生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是生员身份,他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
D.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21、A  
22、活动中,有四位同学谈了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循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什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A.范进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极具讽刺意味。
B.这段文字集中表现了范进的虚伪。
C.此段话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D这段文字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22、C 
人物
性格变化
作品主题
?
原来
后来
祥子
勤劳
善良
淳朴
坚韧
麻木
潦倒
狡猾
自私冷漠
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匡超人
?
?
?
23、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写主人公的堕落史,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堕落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将两篇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请你完成表格的内容。4分
23、朴实敦厚、孝顺长辈、勤奋刻苦
寡情薄义、虚伪、忘恩负义
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腐蚀。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注定有着独特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收获。《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书寻师,历尽艰辛,跨越了贫穷,超越了平凡,在不懈的践行中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孤独之旅》中,杜小康辍学放鸭,经受磨砺,战胜了孤独和恐慌,在勇于面对中走向成熟和坚强;《再塑生命的人》中,海伦·凯勒失明迷茫,沐浴师爱,认识了世界,发现了自我,在心灵的启迪中成就了自我的精彩……
你呢,有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述道理,论证观点。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不少于600字。
?
?
?
?
?
?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