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5 19: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长期没有大的改变。为了能够解决吃粮的基本需要,农民群众曾在1957、1959、1962年实行过包产到组、到户的生产组织形式。由于当时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致使受到压制,1978年安徽、四川实行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2、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效果(所起的作用):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3、意义: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P45)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1、背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2、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改革试点----四川
(扩大企业自主权)
1984年改革全面展开
单一公有制经济
政企结合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
平均分配
企业活力增强
职工积极性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改革的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十四大)
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全面展开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70年代末
198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 
开始 
1992年
不断深化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国有企业改革有没有起色?谈谈你的理由?
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国营经济掌握着经济命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总部
张 瑞 敏
第二汽车制造厂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起步:
2、展开:
3、对外开放的格局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安徽凤阳曾经流传的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支持安徽地方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思考:
1、 算一算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1979年的
粮食产量、人均口粮和人均分配收入比1976年
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
范围
方式
上海郊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后,农民在年终分配时露出了笑脸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歌 谣
大包干,大包干 ,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5亿人,现在已减少到3000万人左右。
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9的150 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也相应提高了20倍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目的:为了吸引华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的题词
深圳国贸大厦(1985年竣工),是当时全国最高建筑,建设中三天盖一层楼,创下了建筑史上新纪录,是“深圳速度”的代名词,常被用来形容速度特别快,效率非常高
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传画
《小平同志在深圳》


经济特区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内 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厦门
汕头
广州上海等14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环渤海地区
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过程中: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会议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后 ,中共中央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改 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
城市:
开 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开放的格局
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