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8 07: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案例名称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面值的一些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同时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接着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也不同。同时通过邮资的变化规律,感受分段函数的思想。
在学生掌握了确定信函邮资方法的基础上,教材接着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首先确定信函处于不同质量范围内应付的邮资,再根据这些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标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指出:学生应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目标为: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邮政资费标准,能根据标准准确计算信函的资费,能运用分段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解读信息、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初步体会“分段”的思想,发展归纳、推理和实践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难点:建立初步的“分段”思想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对于寄信的经验较少,且资费表中的信息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邮资的分段计算有一定困难。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分段计费并不陌生,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对《邮资收费标准》进行预学,调查有关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有利用生活中的水费问题,引发对分段计费的思考,给学生一种主动探究的环境,初步感知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逐步建立“分段计费”的数学模型,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1版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针对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引导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实践运用的过程,通过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建构新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录播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课本。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观察现象
感知
图片文字
生活情境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B
B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数学思考,激发学习动机。
3分钟
自制
认识邮票
了解
图片
邮票
I
C
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2分钟
教材
截图
了解资费标准
了解
PPT课件
课本109页的主题图
G
F
直观展示资费标准,便于观察分析。
2分钟
教材
截图
探究邮资支付方式
掌握
PPT课件实物投影
邮资支付方式
A
F
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资费标准,掌握计费方法。
8分钟
自制
实践应用
应用
PPT课件
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H
I
通过练习,体会分段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5分钟
自制
知识拓展
了解
博客图文
关于邮票的趣闻轶事。
H
J
拓展视野,感受文化,升华情感。
2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
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一)情境引入,激趣质疑。
阅读图中对话,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教学,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动机,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对比分析,感知分段。
1.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表:
月用水量(m?/户)
价格(每m?)
20m?以下(含20m?)
2.00元
20m?<用水量≤30m?的部分
2.60元
30m?以上
3.40元
像这样计费的例子,你还能举一些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自来水分段收费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为抽象出分段计费的数学模型提供直观的感知经验。
2.我们当地固定电话收费标准如下表:
拨打市内固定电话
首次3分钟0.20元,以后每分钟0.10元
拨打本地网移动电话
首次3分钟0.40元,以后每分钟0.20元
3.西安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
里?????程
收费
起步价:?3千米以内(含3千米)
9.00元
单程:3千米以上,每超过1千米(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
2.00元
上面的几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分段计费的实例,今天我们借助其中的一种,来进行研究。
二、问题驱动,合作探究。(6分钟)
(一)结合实例,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信件,了解邮票是邮资的凭证。
2.课件播放不同面值和图案的邮票加以说明:民居邮票、生肖邮票、人物邮票、熊猫邮票、奥运邮票……邮票的种类很多,不仅能支付邮资,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被称为小小的百科全书,具有收藏价值。
(二)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邮票是支付邮资的凭证,在寄信时该如何正确支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理解确定邮资的方法。
课件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费标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解读并理解计费单位、资费标准、首重、续重、本埠、外埠的意思。
知识链接:计费单位是指邮寄费用的计算单位,一般“克”为单位;资费标准是指每个计费单位对应的费用;首重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的重量;续重是指超过了规定范围的重量;“埠”原意为停船的码头或有码头的大城镇;本埠是指本地区(或本市本县之类的);外埠是指外地。
寄一封信需要付多少邮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预设:信函的目的地,信函的质量)
3.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明明的信件需要贴多少面值的邮票?小丽应该怎样贴邮票呢?
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
明明的信件不足20 g按20 g计算,又是寄给本市的朋友,所以只要贴80分的邮票就可以了。
小丽的信函寄往外地,45 g在首重100 g以内,每20 g应支付邮资1.2元。45 g比两个20 g还多5 g,所以应支付3个1.2元,即3.6元。
思考:常用的邮票面值是多少?该怎么贴呢?
预设:可以贴3枚面值1.2元的邮票,或者1枚2元和2枚80分的邮票。
【设计意图】理解确定邮资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出示问题情境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初始经验。
小组活动,计算信函资费。
模拟寄信: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寄往不同地点,不同质量的信函,分别算出所需邮资并填写活动记录一。
信函质量
20 g以内
21~40 g
41~60 g
61~80 g
81~100 g
本埠资费
0.80元
1.60元
2.40元
3.20元
4.00元
外埠资费
1.20元
2.40元
3.60元
4.80元
6.00元
同桌合作,填写表格,观察:100克以内的信函有几种资费情况?这些情况能否能解决100克以内任一信件质量的邮递资费?
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为了方便机器分检信函,规定:不超过100 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一封信函最多可贴4枚邮票。
引导猜想:邮寄不超过100 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继续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在表格中填写支付方案。
完成后,观察发现: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并按规定支付的有20 g以内,21~40 g,41~60 g,61~80 g的本埠信件和20 g以内,21~40 g,41~60 g的外埠信件。而81~100 g的本埠信件和61~80 g,81~100 g的外埠信件不能仅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按规定支付。
提问: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设计一枚其他面值的邮票。)请你试一试,看看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再集中汇报: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2.40元或4.00元。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要用3张邮票解决最高6元的资费,设计的邮票面值至少应该是2元。
【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发现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深入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标有400 g的大信封,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 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2.填写活动记录二:101~400 g信函所需邮资。
质量/g
101~200 g
201~300 g
301~400 g
本埠
5.20
6.40
7.60
外埠
8.00
10.00
12.00
合作解决:①不能仅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②请你设计,确定需要增加的邮票面值。
汇报交流:可选用的邮票组合有(80分,1.2元,4元)或者(80分,1.2元,2元,3元)等。
3.小结:刚才大家设计出了很多符合要求的新面值的邮票,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分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应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继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体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应该说:学生经历的不仅是知识的迁移,更是数学思考和学习方法的迁移。
(四)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小强的信重231g,寄往外地打工的爸爸,需付邮资多少元?除了用2元的邮票外,还需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枚邮票)
2.西安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
里?????程
收费
起步价:?3千米以内(含3千米)
9.00元
单程:3千米以上,每超过1千米(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
2.00元
(1)请你算一算乘车8千米需要多少元钱?
(2)李阿姨乘车政务大厅办事,下车时付费15元,她最多乘车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入,利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研究分段计费问题,再回归到解决生活中的同类型问题,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和应用的过程,感知分段函数思想,自然渗透模型思想。
(五)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1.反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八、课堂流程图


九、板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信函质量
确定资费 设计邮票:经济、合理、方便、实用
信函的目的地
首重:(算式)

续重:(算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