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 专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 专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7 22: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
一、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1.原始社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P七上10);半坡居民种植粟。说明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战国:商鞅变法(P七上35)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西汉: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P七上55)。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P七上56)。
4.唐朝: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P七下8)。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纳税服役,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P七下9)。
5.两宋农业发展: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P七下41)在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产量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P七下42)
6.明朝: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P七下69)等。
7.清朝: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P七下97)的谚语。棉花、甘蔗、烟草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8.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商周时期:少量青铜工具。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P七上29),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汉代:发明播种工具——耧车。(P七上59)(唐朝):发明了曲辕犁(P七下11)和灌溉工具筒车(P七下12)。两宋:发明了插秧工具——秧马(P七下42)。
9.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P七上36)-战国时期李冰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灵渠:秦朝兴修,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隋朝大运河(P七下3):隋炀帝时期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10.农学巨著:
(1)《齐民要术》(P七上97):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天工开物》(P七下77):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P七下78):明末农学家徐光启著,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1.青铜铸造业:(1)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时是灿烂时期;西周种类更加丰富;采用泥范铸造法(2)代表:后(司)母戊鼎(P七上26):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西周的毛公鼎(P七上28),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
2.丝织业:①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P七上69),丝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③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杭州、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中心。
3.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制瓷业:
(1)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P七下12)是世界上的工艺珍品。
(2)北宋:景德镇(P七下43)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中心。
(3)明朝:制瓷工艺更加高超:景德镇(P七下69)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是丝织业中心,青花瓷(P七下69)畅销海内外。
(4)清朝:手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P七下97),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5.造船业
(1)三国时期:造船技术进步较快,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抵达夷洲(今台湾)(P七上83),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3)北宋时,指南针制成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
(4)明朝造船技术发达,郑和下西洋(P七下70)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
2.秦朝:统一货币,其中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P七上47)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西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P七上59)。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
4.隋朝: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5.唐朝: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P七下13)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6.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1)商业城市: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出现有早市、夜市、草市(P七下4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汴梁及其两岸繁华热闹的市井景象和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
(2)娱乐和商业场所:瓦子和勾栏(P七下55),的出现说明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并设置市舶司(P七下45),管理海外贸易。
(4)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P七下45)。
(5)南宋时期:纸币(会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7.元朝: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8.明朝: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P七下69),它们拥有雄厚的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9.清朝:形成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如吴江的盛泽镇和湖北的汉口镇到清朝时期已成为“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P七下105),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0.经济重心南移(P七下46):(1)过程: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得到开发。两宋时期: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
11.一带一路工程:含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现实意义:(1)对连接亚太地区和欧洲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具有战略意义,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3)有利于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贸往来及诸多方面的合作;(4)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1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原因)
国家统一稳定、政治清明、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统治阶级吸取前代灭亡教训,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进提高,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等。
13.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增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开展;国内和中外交通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
二、实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深圳)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D
A.和同开宝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半两钱
2.(2019·吉林)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19·云南)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B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4.(2020.齐齐哈尔中考)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一个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是隋炀帝时修建的(
)
C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故宫
5.(2020无锡锡山)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前期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D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6.(2019·江苏镇江)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C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7.(2019·四川绵阳)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C
A
B
C
D
8.(2019·江苏南通)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D
A.商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9.(2019·湖北咸宁)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B
A.开封
B.景德镇
C.苏州
D.泉州
10.(2019·内蒙古呼伦贝尔)明代末年有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他是(
)C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1.(2020江苏扬州中考)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谚语说明了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带(
)
D
A.气候宜人
B.交通便利
C.商业繁荣
D.成为丰饶的粮仓
12.(2020四川成都中考)2020年的热播剧《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历史。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天工开物》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13.(2020江苏无锡锡山期末)明朝手工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畅销海内外的瓷器是(
)
D
A.白瓷
B.青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二).材料解析题.
1.(2020安徽安庆期末)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右图
(1)唐朝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请写出上图农具的名称。
曲辕犁、筒车。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谚语
(2)这一谚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三
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请写出我国宋朝、明朝时期引进的国外农作物各一例。
宋朝:占城稻;明朝: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每个朝代各举一例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优良品种的发现和推广、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推动等。(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2020山东济南商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研读】
材料一
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出海)公凭一件,公凭内容如下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自己船一只,纲首李充梢工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唐祐、陈富。
——摘编自《朝野群载》
(1)结合所学说一说,宋朝市舶司的职责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哪些事项?
管理海外贸易。事项:船只数量、主姓名、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姓名、船员姓名等。
材料二
如图1
(2)提取材料二中关于宋代铜钱的信息。
信息:宋代铜钱铸造精美,铸造量大,在国际上受到欢迎并可以流通。
【论从史出】
材料三
如图2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原因:船只载重量大,造船技术水平高;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领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