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静夜思》教案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静夜思》教案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08: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静夜思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借助拼音巩固词语,
搜集李白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理解诗句,欣赏古诗,尝试吟诵,感受诗歌美好意境。交流资料进一步认识诗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掌握9个生字,会写“
低、故、乡”3个生字。2.通过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3.通过观察画面、想象、根据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创设情景表演等形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书写“低、故、乡”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表现诗句意境的图片。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认读生字词。检查《静夜思》朗读背诵。
新授
探究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出示思考题,以题促读促理解。探究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1.课件出示图片,想象: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2.范读,欣赏画面,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3.创设情境表演。探究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1.赏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以及其他李白的诗歌。
练习
1.写3个汉字。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背诵诗歌。
作业
1.基础作业:复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带着体会朗读、背诵诗歌。2.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或者思乡的古诗。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借助拼音巩固词语,
搜集李白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掌握9个生字,会写“
低、故、乡”3个生字。
2.通过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3.通过观察画面、想象、根据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创设情景表演等形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书写“低、故、乡”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
通过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复习、认读生字词。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静夜思》。生字宝宝还认识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组词)。
2.检查《静夜思》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字词掌握,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词,学习变得有趣而有效果。既了解学生上节课学习情况,又温习旧知。
2、新授
探究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2.出示思考题,以问题促朗读促理解。(避免口语表达)
核心问题: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1)《静夜思》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什么?
《静夜思》描写了月光、明月,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故乡和亲人。
(3)《静夜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静夜思》描绘了晴朗的夜晚,诗人仰望窗外的明月相想念故乡和亲人的画面。
(4)《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古诗。
“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古诗。
认识“霜”,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霜”换词。为什么要用“霜”而不用别的字。
“霜”在冷天才会出现,这里的一个“霜”字写出了寒夜里诗人的孤独凄冷。
第三句古诗。
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第四句古诗。
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此情此景,诗人会怎样念这首诗呢?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画面,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去思考、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探究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之情读读这首古诗吧!
6.尝试吟诵,播放音频《静夜思》。板书:吟诵
(1)吟诵的和你们朗读的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讲讲感觉。(屏幕出示:仄短平长)
(3)学生学读。
(4)个别展示。
(5)集体吟诵。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8.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画面,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心情;尝试吟诵,增加诗歌诵读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爱上诗词。
探究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
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认识诗人。
师:李白是个怎样的人呢?
(1)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李白相关资料。
(2)展示李白的诗歌,如“语文园地三”里的《赠汪伦》等,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为主。
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得新知。体验生活中的“大语文”

3、练习:
1.
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2.
选同音字填空。



(1)(  )晚的景色很美。
(2)一片片树(
 
)从树上落下来。
(3)这本书共有90( 
 )。


(1)我的家(  )很美。
(2)这朵花的(  )味很淡雅。


(1)乡亲们永远也(
 )不了毛主席。
(2)抬起头,(  )着明月,他不禁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3.书写“低、头、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从结构、关键笔画、压线笔这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
预设:
①学会观察结构。“低、故
”左右结构,“低”左窄右宽,“故”带反文旁的字一般左右宽窄相同,“乡”独体字。
②学会观察关键笔画。“故”的部首和“文”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③重点指导“乡”的笔顺和笔画。
2.
师范写“低、故、乡”。
3.
学生临写。提醒写字姿势“头要正,肩要平,腰挺直,脚踏实”、“三个一”。
4.
相互评议,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评价。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的是写字练习,保证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有充足的练习写字的时间。在写字指导上,重点是让学生自主观察,从结构、关键笔画、压线笔这几个方面去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特点,让学生养成在写字之前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也重视良好书写姿势习惯的养成。
4、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想象画面,正确、流利且有感情朗读古诗。欣赏古诗,尝试吟诵,感受诗歌美好意境。大家交流资料进一步认识诗人。
2.配乐反复诵读。
引导:
(1)第一次远离亲人漂泊在外的李白,望着一轮圆月,不禁思念故乡的亲人,齐读《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永远是游子心中最牵挂、魂牵梦绕的地方,齐读《静夜思》。
(3)也许多年以后,你也和李白一样,远离故乡,月圆之夜,儿时学过的《静夜思》悄悄浮现在脑海,你会轻轻吟诵……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
创设情境,一唱三叹,在诵读中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五、作业
1.基础作业:
(1)背诵《静夜思》,复习本课生字。
(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拓展作业:继续搜集更多李白的诗歌,以及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
从巩固旧知,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学会搜集信息,进一步了解李白。
【板书设计】
8.静


[唐]
李白



景:明月光——地上霜
思念故乡
人:望明月——思故乡
思念亲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