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如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等各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一样,其实也是“埃体西用”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领域 改革的具体内容 改革意义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
政治
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
(撒拉丁城堡大屠杀)
打击长老阶层,削弱宗教对政治的影响
改革行政制度
中央:设国务会议、咨议会
地方:建立省、县、乡、村行政机构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埃及出现了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
经济
(农业)
改革土地制度
取消免税地
没收违规宗教地产
废除包税制,土地收归国有
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棉花)
①恢复和发展了农业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积累资金
确立土地私有制
改革赋税制度
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
经济
(工业)
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培养本国技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行政手段减少进口,保护民族工业
①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②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
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
军事
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发展海军,建成两支舰队
①军事实力增强
②为后来对外扩张和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奠定基础
实行征兵制
训练新式军队,建立军事学校,培养新型军官,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
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
文化教育
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印刷出版各类刊物,翻译欧美国家著作,创办阿拉伯文报纸
①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培养了本国建设人才
③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条件
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并选派留学生
创办各类学校
[回顾] 穆罕默德 · 阿里的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改革赋税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促进农业、工业、商业发展
政治方面:消除马木路克和宗教长老阶层的威胁;改革行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
文化教育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向西方学习
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按法国模式,建立新式军队。
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
1.扩张原因:
改革后国力增强,阿里扩张欲望强烈.
2.扩张的分期和战事(1811-1841)
⑴第一阶段(1811-1831年,共3次战事)
东征——
南伐——
西北讨——
⑵第二阶段(1831-1841年,共1次战事)
北战——
阿拉伯半岛(1811年)
苏丹(1820年)
希腊(1824年)
奥斯曼帝国
扛着奥斯曼素丹的旗号进行扩张
→直接挑战奥斯曼帝国
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
1.扩张原因:
2.扩张的分期和战事(1811-1841)
3.影响:
⑴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还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⑵战争影响改革进程,加重人民负担,动摇阿里政权的根基.
二.阿里改革的失败
1.扩张结果: 19世纪40年代,失败;
2.失败原因:
⑴内因:
⑵外因:
表现:
封建政权的专制性和扩张性(根本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经济改革困难(资金匮乏、管理不善)
扩张给人民带来灾难
破坏改革
(外商挟技居奇、
英俄等列强助土发动第二次土埃战争)
列强不愿埃及成为其对中东殖民扩张的障碍
阿里改革
1.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对外扩张
2.性质:地主阶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有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性改革
3.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改革较全面
4.结果:失败
5.失败原因:(内因、外因)
6.评价:
⑴局限性:
①没有触动封建政治体制;
②实行对外扩张和独裁统治,给人民带来灾难,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⑵积极性: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未有的变化
①政治---结束混乱局面,确立中央集权;
②经济---推动了近代化和生产力的提高,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埃及历史进步;
③军事---增强军事实力,维护埃及主权;
④文化---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文化繁荣
思考:简要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阿里改革的相似和不同。
相似之处: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富国强兵
性质:都是地主阶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有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性改革
创办方式:都采用官办方法
措施: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建立近代学校,培养近代人才,派遣留学生
(两者都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后又发展民用工业)
结果:都失败
影响:都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
不同点:
目的侧重点: 阿----对外扩张
洋----镇压农民起义
推行者:阿----由最高统治者推行
洋----主要由地方实力派推行
程度: 阿----改革较全面彻底(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教育)(共64张PPT)
时代大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随后,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把殖民扩张的触角延伸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些尚处于农业文明的国家,如埃及、日本、中国等都受到其武力侵略和思想冲击。如何摆脱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成为摆在亚非诸多国家面前的主要课题。
显然出路之一就是进行改革,向西方学习,实现社会转型。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日本的明治天皇
中国的洋务运动及光绪帝和康有为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埃及风光
导 言
关于世界古代历史,有四大文明古国之说,但惟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是得以延续的!
同古印度、古巴比伦文明一样,古埃及文明早已隐没在茫茫戈壁荒漠之中。自9世纪始,埃及出现过多个异族王权。16世纪初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埃及;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英国先后侵略过埃及。各种政治集团在埃及争权夺利,战乱频仍,人民痛苦。
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一场划时代的改革开始了。改革使几个世纪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由此,埃及成为亚非最先开始实行近代化的国家。这次改革无论在埃及还是非洲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BC3200年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
BC525年为波斯人征服,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BC332年左右,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人,建立了希腊—马其顿人的统治。
BC30年罗马执政屋大维出兵侵入埃及,从此罗马统治达600余年;
公元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在埃及推行“阿拉伯化”。
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1798--1801年,法国拿破仑入侵并统治3年。
1882年英国军队占领埃及。1914年,英国宣布埃及为英的“保护国”。
1922年2月28日,英被迫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直到1956年英国军队撤出苏伊士运河区。
1958年2月,埃及同叙利亚联合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因叙国内发生政变而解体,两国间维持一般外交关系。
1971年9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Egypt)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7190万(2007),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约占11.8%,信奉基督教.
9世纪中期到16世纪初,埃及先后兴起五个非埃及本土人建立的王朝(异族王朝),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埃及社会动荡不安;18世纪末,法国乘机侵入埃及;到19世纪初,阿里成为埃及总督。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人) (公元750 — 1055年)
法蒂玛王朝(阿拉伯人) (公元969 — 1171年)
阿尤布王朝(阿拉伯人) (公元1171 — 1250年)
马木路克王朝 (公元1250 — 1517年)
奥斯曼帝国下的行省 (公元1517 — 1914年)
拿破仑统治时期 (公元1798 — 1801年)
穆罕默德·阿里时期 (公元1805 — 1849年)
马木路克
马木路克原意“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13世纪中叶。马木路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木路克仍保留了相当的实力,他们生性强悍、习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土耳其人发源地是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史称突厥。7世纪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唐所灭。
8--13世纪,突厥人西迁至小亚细亚,接受了伊斯兰教,臣服于塞尔柱土耳其人建立的罗姆素丹国,但只拥有小亚细亚的一小片封地。
后在自己的酋长奥斯曼一世统治期间,开始强大,14C初就宣布为独立公国,即“奥斯曼帝国”。之后实力不断壮大,于1453年灭亡东罗马帝国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臻于鼎盛,帝国的版图囊括了昔日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大帝国。
17世纪末的奥斯曼帝国疆界
17世纪中叶以后,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落下去,而其统治下庞大的疆域,则成为西欧列强与俄罗斯长期争夺的目标,时称“土耳其遗产”,巴尔干半岛、北非和西亚成为西欧列强纵横捭阖的场所。
20世纪初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
1919年穆斯塔法·凯末尔发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战胜外来侵略军,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总统。1924年3月,废除了奥斯曼哈里发(前伊斯兰教领导人君主)的王位。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1.政治:
①16世纪征服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②派总督(帕夏)管辖,在各地驻军
③利用马木路克进行统治
2.经济:包税制
包税制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制度。它是指国家将政府的征税活动承包给最高的投标者,后者只需要事前付给国家某个定额的租金就可以保留其他的税收收入。包税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包税制使得古希腊人可以不用官僚制度来获得税收。而且,在19世纪之前,包税制都是许多国家运用的最主要的征税机制。
①包税制的来历
②埃及包税制的内容
素丹在埃及征税的形式。它规定,凡是能够向政府预付一年土地税的,就可以获得包税权。包税人在包税区内享有绝对的权力,实际上成为土地所有者。
A 经济残破,农业、手工业破产
B 阶级矛盾尖锐,包税权落到马木路克手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C 军事力量弱小
③性质:既是赋税制度又是土地制度
④影响:
政治:由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到甚至可以废黜帕夏;
经济: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和税收;
军事:单独组建军队,争权夺利,互相攻伐。
二.马木路克统治——封建军事集团统治
影响:
②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①经济凋敝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使埃及形势恶化
表现:
三.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1. 原因:
①工业改革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急需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加紧殖民扩张(根本原因)
②埃及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2. 法国入侵埃及:
(1)目的:
威胁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印度
(2)殖民统治的措施: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文化上:
建立埃及研究院,推进对古埃及文化的学术研究,写出多卷本的巨著《埃及纪事》;发掘埃及的大量文物并运回法国。
对埃及文化进行研究和侵略
1798年法军侵入开罗
首先,拿破仑出于与英国殖民争霸的目的,出兵侵占埃及;
其次,拿破仑对埃及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残酷镇压
第三,废除包税制后,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在经济上掠夺埃及人民;
第四,拿破仑掠夺了大量埃及的文物与国宝,将其运送回法国,体现了西方国家赤裸裸的掠夺本性。
其侵略性是主要的:
(3)评价:
政治上:打击封建军事集团马木路克势力;
经济上:废除封建的包税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
文化上:加大对古埃及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但客观上也带来了积极影响,拿破仑在埃及的统治给埃及的历史进步打开了大门。
这一系列措施客观上一定程度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3. 英法对埃及的争夺:
(1)原因:
(2)过程:
(3)结果:
①法国撤兵,结束了对埃及的军事占领
②英国独占埃及的企图被迫放弃,但仍扶持马木路克,为将来侵略做准备。这也就使埃及出现武装割据,成为阻碍埃及发展的一大反动势力
四. 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穆罕默德·阿里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爱琴海沿岸海港卡瓦拉,阿尔巴尼亚族人。1801年,穆罕默德·阿里应征入伍,随军开赴埃及,同法军作战。他能征善战,迅速成为高级将领,掌握了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队的大部分军权。 1799年和1801年两次随土军与入侵埃及的法军作战。1805年借助埃及人民的支持,成为埃及总督(帕夏),成为埃及实际上的国王。
1. 崛起的背景:
三次开罗起义
①概况:
开罗首次起义(1798.10;→法国;失败)掀开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
开罗第二次起义(1800年;→法国;失败)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加速了法军的失败
开罗第三次起义(1804年;→马木路克;胜利)
②意义:埃及人民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
第三次起义(1804)反抗马木路克暴政的斗争,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边,迅速崛起,掌握了对埃及的统治权
2. 过程——1805年取得政权
3. 严峻的内外形势
内:奥斯曼帝国的镇压,
马木路克反动势力和长老阶层的威胁
外: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
外患
阿里改革背景
内忧
政局动荡
经济残破
军事弱小
英等国家的威胁
阿里上台
可见阿里改革有必然性和可能性
必然性:
1.埃及国力的衰弱、
2.西方列强的侵略、
3.面临民族危机、
4.埃及的民族意识的形成
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可能性:
1.阿里政权的建立、
2.拿破仑在埃及近代化措施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