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版历史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7-2《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版历史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5 21: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农民和他们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敌对情绪,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深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是同意我的意见的。因为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这是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在莫斯科向贵族代表发表的演说。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在他登基 六周年的日子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 国几千万农奴终于获得了解放。
课标要求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目标分解 掌握: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理解:(1)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2)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1.改革法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 》。
2.内容
(1)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农民改革法令
(2)经济上
①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
②农民须缴纳高额赎金买份地。
(3)组织上:强化 对农民的管理,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被纳入地方政权控制之下。
3.结果:农民不但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 包袱,频临破产。
村社
赎金贷款
农奴制改革后的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2 000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答案: A
1.进步性
(1)性质:由沙皇政府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作用
①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使 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地主经济
2.局限性
(1)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的残余,如 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劳动人民地位低下。
(2)内部经济发展的 使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3)改革后,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 。
沙皇专制
不平衡性
扩张性
我们认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  )
A.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解放了俄国农村劳动力
C.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
D.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答案: D
1.改革: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些 的改革,使俄国政治制度出现了一些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
2.内容
(1)政治体制
①内容:1864年,设立地方自治局;1870年设城市 和自治局,规定财产资格限制。
②评价:是地方政府的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资产阶级性质
杜马
辅助机关
(2)司法制度
①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
②实行公开诉讼程序,由 参加审判,允许律师替被告辩护。
(3)军事改革
①1874年,实行普遍 。
②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
③更新军队设备,设立 。
陪审团
义务兵役制
中等军事学校
3.影响
(1)维护了贵族、 的利益。
(2)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 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俄国上层建筑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 政治改革使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客观上促进了俄国社会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1.19世纪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工业部门:以 和石油工业为代表。
(2)生产方式:在一些地区, 取代了手工劳动。
(3)工业分布: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区。
(4)交通运输: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发展起来。
纺织业
机器生产
铁路建设
2.农业
(1)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
(2)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 的扩大。
3.地位
(1)改革后的数十年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2)仍然落后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国内市场
19世纪后半期俄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提示: 俄国工业发展得益于农奴制的废除,它保证了工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并且扩大了工业商品的国内市场。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仿照西方进行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1.如何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
提示: 
进步性 (1)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
(3)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局限性 (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2)农民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3)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4)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2.农奴制改革内容的特点?
提示: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3.[学习思考](教材P87)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提示: (1)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2)由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4)“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4.[学习思考](教材P88)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提示: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次改革对封建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使俄国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例如: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因此说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011·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围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应从农奴制的弊端来考虑,如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致使俄国发展落后。第(2)问是开放式问题,只要论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解析: 第(1)(2)问从材料中获取正确信息加以归结;第(3)问实质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改革意义表述要完整,而实质的分析应通过改革对农奴的剥削来体现。
答案: (1)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3)意义: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质: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1.如何看待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上的变革?
提示: (1)从政治变革的目的看:是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以维护其统治。
(2)从变革的内容来看既有进步性,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①在政治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是有严格的财产限制,同时,地方和城市实权仍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
②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进行审理的制度,实行公开审判,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
(3)从影响看:改革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是俄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2.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经济近代化 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政治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2010·高考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给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解析: 第(1)问要从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方面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第(2)问要明确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19世纪后期,巴库油田兴起,成为俄国最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上图是巴库油田的井架。
请回答:
(1)上图反映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当时俄国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特征?
(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反映了石油生产中使用机器,出现了近代化生产的现象。说明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主要原因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又称为解放法令。对于“解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农奴获得了完全人身自由
B.地主再也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买卖和抵押
C.农奴开始享有公民权利
D.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解放”只是一定程度上的“解放”,农奴并没有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仍然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所以A项说法太绝对。
答案: A
2.(2011·盐城高二检测)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理的制度 ②建立了陪审制度 ③实行公开审判 ④农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俄国改革后,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农民不可能享受同等的待遇。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A
3.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表格中数字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的优越性
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19世纪70年代,俄国实现了近代化
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生产
解析: 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字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状况。
答案: B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
请回答: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了农奴制及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第(1)问从材料中“俄罗斯”以及诗中人民的地位可以看出该诗描述的是农奴制。第(2)问通过诗中作者的感彩可以看出作者持批判反对态度;回答原因时,要答出农奴制的落后。第(3)问要联系后来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来回答。
答案: (1)农奴制。
(2)批判的态度。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
(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权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