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人民版历史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人民版历史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5 21: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何为武士?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的职业准则。这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
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
武装。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
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
世纪,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目标分解 掌握: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和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理解:(1)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对自然经济产生的冲击,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
(2)倒幕运动胜利、明治政府成立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1.原因:幕府末期,生产力提高, 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表现
(1)形成了以大阪、江户、 为中心的全国商品流通网络。
(2)商业资本和 资本有所发展。
自然经济
京都
高利贷
3.影响
(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 。
(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少数人成为 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3)新兴的阶层出现。
新兴
地主
资本家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 D
1.农民的反抗
(1)原因: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残酷剥削,生活在死亡线上。
(2)典型代表:大盐平八郎起义。
①概况:大盐平八郎动员农民在大阪仓促起事,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②影响
a. 主动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暴动,这在日本历史上是第一次。
武士
b.暴露了幕府政权的腐朽和无能,幕府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c.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2.大名的挑战
(1)代表:萨摩、 等地的大名。
(2)措施: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
3.天皇要求权力:被称为“京都囚徒”的 不甘大权旁落,也利用反幕府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长州
天皇
萨摩、长州等地的大名最早开始挑战幕府政府的权威、离心倾向日益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萨摩、长州等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经济先进。
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
2.概况
(1)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舰队抵达江户湾的浦贺港。
(2)佩里派部下与日本当局交涉,要求日本接受美国总统的国书。
(3)以强硬的态度谴责 过去的政策。
幕府
3.结果:1854年3月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接受了美国的开港要求。
4.影响
(1)叩开了日本大门,对日本产生巨大冲击,日本彻底结束了 的状态。
(2)日本日益陷入 的危机之中。
①政治上:日本的 受到损害。
②经济上: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 。
闭关锁国
半殖民地
国家主权
原料产地
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动因
提示: 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寻求更为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1.原因
(1)日本濒临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
(2)日本国内出现了“开国”与“攘夷”的争论,攘夷论日益风靡全国,成为 的旗帜。
(3)幕府政权极力镇压 的起义,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2.导火线:“ ”打破了改革派大名实现“雄藩合议、改革幕政”的幻想。
民族革命
国内人民
安政大狱
3.概况
(1)主体:中下级武士、 、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2)结盟: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大名结成军事同盟。
(3)奉还大政:幕府将军 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的请求。
(4)“王政复古”:倒幕派宣布废除 ,新成立的天皇政府为唯一的合法政府。
(5)倒幕战争:通过1868年的 、伏见之战,倒幕军队大获全胜。
4.结果:德川庆喜投降,倒幕派摧毁了幕府政权,明治政府迁都江户,将江户改为 。
商人
德川庆喜
幕府体制
鸟羽
东京
中下级武士为什么会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
提示: (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力量领导倒幕运动。
(2)中下级武士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而成为革新力量。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加剧,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掀起了武装倒幕运动,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1.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1)经济上: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政治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3)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2.日本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共同点有哪些?
提示:
根源 都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目的 都是为了防止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 都严格限制本国人民和外国进行交往和贸易
影响 都造成封建落后、甚至挨打的局面
3.[学习思考](教材P98)19世纪上半期,日本社会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农民起义?
提示: 日本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将军、大名的剥削,同时富商、新兴地主等也盘剥农民;全国性的灾荒经常发生;将军等统治者奢侈腐化。
(2011·潍坊高二检测)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描写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  )
A.佩里叩关      B.“武装倒幕”
C.“废藩置县”    D.“修约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军队来到日本,用军舰及不平等条约敲开了日本紧锁的大门。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故日本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材料描述的正是这一事件。
答案: A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材料二 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
材料三 日本的酿酒工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2)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三则材料显示日本共同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看出日本的工商业得到了极大发展。
答案: (1)诸侯对富商卑躬屈膝,对商人有一定的依赖性。
(2)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商业糊口,而且对封建统治阶级不满。
(3)日本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社会关系有很大变化。
1.西方列强的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提示: (1)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使日本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冲击了日本社会,动摇了幕府统治。
(2)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3)先进思想传入日本,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4)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2.如何认识武装倒幕运动?
提示: (1)倒幕运动的兴起
面对民族的危亡,幕府并未奋起反抗,有识之士一方面看到了幕府统治的腐朽,另一方面“安政大狱”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自立自强,必须推翻反动的幕府统治。于是,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为主体的倒幕派,积极开展倒幕运动。
(2)武装倒幕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德川幕府腐朽的统治。
②倒幕军士气高昂,装备先进,战斗力强。
③更多的大名同幕府决裂,倒幕力量进一步壮大。
④有利的国际形势;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3.[学习思考](教材P102)读德川庆喜的上书,思考其把政权奉还给朝廷的真正目的。
提示: 假意把政权奉还天皇,使倒幕派失去举兵倒幕的借口,同时暗中准备力量,以待反扑。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 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德川幕府不甘心束手就缚,准备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还同法国组织合资公司,垄断日本的蚕丝贸易。
本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幕府军队与倒幕军进行了哪两次战役?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概括归纳。
答案: (1)中下级武士。武装倒幕。
(2)鸟羽、伏见战役。
(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幕府的统治基础坚如磐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量。故选项D不能被反映出来。
答案: D
2.佩里叩关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被迫开放
B.日本司法主权遭破坏
C.日本国门被打开
D.日本关税主权遭破坏
解析: 注意题干中“最主要的影响”的要求,日本国门被打开。
答案: C
3.1867年,德川幕府提出“奉还”大政的主要目的是(  )
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
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
D.支持天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表述无误,但不是主要目的,A、C的目的仍是B。
答案: B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
材料二
请回答:
(1)面对材料一中的状况,西方商人采取了什么举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同材料一有什么关系?
(3)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可知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贵三倍多,可分析出西方商人为获利用银元在日本大量套购黄金。第(2)问由材料二曲线上升可知米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原因就是材料一中商人的行为导致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第(3)问由物价暴涨可知影响人民生活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答案: (1)西方商人利用日本市场和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的差额,用银元在日本大量套购黄金。
(2)现象:米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关系:西方商人在日本套购黄金,造成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
(3)物价暴涨引起经济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走投无路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许多地方的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