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一 酝酿中的变革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它们把瓜分矛头指向中国。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列强商议如何划 分在中国的利益》一图中的“大饼”代 表着当时任人宰割的中国,而围着大饼 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 待的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并分析其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目标分解 掌握:戊戌变法的历史条件;康梁维新思想及其特点
理解:(1)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潮流
(2)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
1.世界潮流: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1)经济: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 过渡。
(2)政治: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①英国议会改革使更多民众获得 和参政权。
②19世纪中期开始,英美等国建立文官制度。
2.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1)《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 的进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电气时代
选举权
半殖民地化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原因
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兴起。
②有识之士发出了“ ”的呼声。
(2)表现:19世纪末期得到初步发展。
(3)影响
①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②为 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实业救国
维新变法
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潮流,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促进了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旧的社会制度的落后,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1.近代开眼看世界
(1)人物:林则徐、魏源。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评价: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 。
第一步
2.洋务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2)口号:“自强”、“ ”。
(3)评价
①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危机。
②使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一步。
③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求富
3.早期的维新思想
(1)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2)主张:学习西方的 制度。
(3)评价
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②对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 作用。
君主立宪
思想先导
4.维新思想的发展
(1)康有为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 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
(2)梁启超
①著作:《变法通议》。
儒家思想
②主张:反对因循守旧,主张 ;“民权论”的核心是“以群术治群”。
③作用: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严复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 》和《原富》。
②主张:介绍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
③特点: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
④评价:“中国西学第一人”。
变法图存
天演论
5.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1)内容
①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 。
(2)实质:是新兴 与没落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交锋。
(3)作用:解放了思想,为下一步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教育制度
资产阶级
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认识
提示: “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向封建势力妥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 加深。
2.表现
(1)公车上书:康有为起草请愿书,要求拒和、迁都、练兵、 ,并联络举人发起“ ”。
(2)创办报刊、成立团体: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创办《 》,成立强学会,以宣传维新,开启民智。在其带动下,时务学堂、南学会等纷纷建立。
民族危机
公车上书
变法
中外纪闻
(3)成立保国会: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口号的保国会,对于当时的 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它的影响下,保浙会、保滇会、保川会相继成立,预示着 高潮即将来临。
爱国救亡
戊戌维新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这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 B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著书立法、开办学堂、上书言事,与顽固派论战,积极宣传维新思想,促进了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成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不敢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
②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刻,为减少变法的阻力,与传统思想相结合不失为好的策略。
③康有为自身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无法完全脱离封建思想。
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提示:
联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进行商战、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区别 (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3.[学习思考](教材P121)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人逐渐觉醒,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进入高潮,也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外国资本的入侵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4.[学习思考](教材P122)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提示: 鸦片战争中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洋务运动后期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末,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对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显示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艺术,也有人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政治软弱性的表现。你同意哪种观点?试阐述理由。
答案: (1)高超的政治艺术说。当时整个社会因循守旧,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并且根深蒂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的旗号为号召,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比直接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因而显示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艺术。
(2)政治软弱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点,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不论同意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康有为的生活经历、资产阶级的特点等角度分析归纳。)
1.公车上书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在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形势下,表达了知识分子强烈的参政救国的爱国之心,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因此,它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爱国政治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提示:
著书立说 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上书 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组织学会 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1898年成立的保国会
建立学堂 创办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康有为等创办《中外纪闻》,严复创办《国闻报》
讲学 康有为在广州一带讲学,宣传变法理论
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势力围绕要不要维新变法展开论战
(2011·曲师大附中期末考试)下列说法符合梁启超维新思想特征的是( )
A.借用儒家思想为变法寻找理论根据
B.将变法图强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结合
C.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D.借用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全解全析:
答案: B
选项 结论 理由
A × 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征
B √ 符合梁启超的思想特征
C × 是康有为的代表作
D × 是严复的思想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
《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2)参加会试的举人对此次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这对戊戌变法运动有何影响?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公车上书及材料中“联合举人百余人……上书”可判断文中提到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其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抓住材料中“嫉之如不共……之仇,及“百余人”“将及万人”“与八股性命相依”等信息,说明参加会试的人分为支持的少数人和反对的多数人两部分。
答案: (1)事件:公车上书。直接原因:日本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变成政治运动。
(2)态度及其原因:一部分人支持,因为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大多数人反对,因为废除科举将损害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影响:这说明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它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解析: 清政府同列强的贷款主要用于甲午战争赔偿;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仅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自由劳动力和市场,而列强的经济侵略,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使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从而造成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答案: A
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孔子换上西装说明把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
答案: C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 )
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③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④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维新派的主体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层,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并不广泛。
答案: A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拙,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二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意图。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思想对比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而探索的特色及成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需从材料中直接归纳主张,而意图则需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通过比较材料一、二得出结论。第(3)问的“主张”从材料中获取,“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实质是考查各政治派别向西方学习层面的不同及其由于阶级立场不同而造成的学习内容不同。
答案: (1)主张:开矿山,建工厂,造船,练新军。意图:师夷长技以自强。
(2)突破:材料二不仅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思想: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
(4)特色:材料一代表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二代表早期维新派,认为中国不但要学习西方经济、军事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材料三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成因:前者是中国地主阶级中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后两者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