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5 21: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历史成绩的取得关键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抓知识记忆,二抓解题策略。识记是基础,解题是关键,态度是前提,习惯是保障!
关于记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万变不离其宗”。要想达成目标,首先要把书背熟、背烂!提醒注意的是:要严格考试的要求进行强记,不要遗漏,要一块块逐条记、要一遍遍重复记、要理解联系记、要同学互相记、要睡前醒后记、要着魔疯狂记、要最后突击记!
总之,是相当重要的,没有“死去活来、条件反射”的效应,我们就会前功尽弃、满盘皆输!愿大家都能成功记忆!
历史学习要求
——1898年戊戌变法
劫难中的抗争
一、背景:
(一)国际大趋势:
1、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资义迅速发展;
2、政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趋完善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义成为世界潮流
(二)国内环境:
1、空前的民族危机:
2、严重的社会矛盾:
3、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转嫁负担,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19末,民族资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阶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
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 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课堂预习检查:为什么要变的国内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1895年,甲午战后时事漫画
2、国内形势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274 1432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清朝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
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A、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
B、19世纪晚期产生了康梁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思考:
同康超思想等相比早期维新思想有什么不足,作用?
A、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B、没有付诸实践。
早期维新思想对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维新思想的发展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
《原富》
把西方资产阶级和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扬国民是国家主体,享有公民权利
把西方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介绍到中国。
中国西学第一人
1、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维新变法的先师?
为变法寻找依据,以减少变革阻力;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保守、软弱。
2、康梁等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主张维新变法,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阶君主立宪制 ,在中国发展资义。
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康有为: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
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资阶与地阶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指______ 。
公车上书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上书的重大行动——“公书上书”
拒和
迁都
变法
练兵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保国会
二、百日维新:
1、直接原因:
顷果有德人强据胶州之事,要索条款,外廷虽不得其详,职以海上来,阅外国报,有革李秉衡索山东铁路矿务。传闻章高元及知县,已为所虏,德人修造炮台兵房,进据即墨,……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敌机遍伏,即无强敌之副,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高 潮
光绪流着眼泪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光绪要求变法,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直接目的:
富国强兵;
同慈禧太后争夺最高统治权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中央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提倡民办实业。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设立译书局,创办报刊、学会。奖励科技发明和创造。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建立新式海陆军。 裁减旧式军队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经济方面
利于资阶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利于资义发展
增强军事实力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陈宝箴
变法诏书损害了保守派的利益,各省的巡抚老爷要么阳奉阴违,要么置若罔闻, 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表示支持。
光绪皇帝被囚禁的中南海瀛台及俯视图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
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袁世凯
他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最后慷慨就义。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及过程来考虑)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力量雄厚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
(2)脱离民众,害怕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操之过急,急功冒进,经验不足
国际环境:
19世纪末,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弱小
教训(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历史意义::
1. 进步意义。
政治上,维新希望通过改良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失败了,但它是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开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次尝试;
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 爱国意义。
新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是近代中国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爱国运动。
3. 启蒙(思想)意义。
维新派大力提倡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戊戌变法的性质:
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最主要)
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变革
C 促进思想启蒙
D 发展社会经济
康梁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改革封建专制制度
C 救亡图存
D 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顺应潮流,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以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义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
(1)此人的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判断下列论述属于哪一派的主张?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  ) 祖宗之法不可变。
(  ) 扫除数千年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
(  )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延伸拓展:
日本明治维新(19C60、70年代)成功
中国戊戌变法(19末期)失败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
具体措施
国际环境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
资阶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1)自由资义时期
2)西方侵略中国的
(有利的国际环境)
1)向帝义过渡阶段
2)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