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今天中午真热啊!
是啊,不过早晨来的时候还挺凉呢。
生活小体验
为什么早晨晚
上冷、中午热?
早晨、晚上与中午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差异。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今天这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活动: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和斜射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
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斜射时照射的面积大,但明亮度小。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思考:在等量的太阳辐射下,哪处获得热量多?
A处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直射
斜射
斜射
斜射
斜射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高纬度气温低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我们再来模拟下平行太阳光照射球面,观察每条太阳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A
B
C
三处太阳高度是否一样?
各地的太阳高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
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光照射到平面示意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
A
B
C三处太阳高度是否一样?各地的气温高低相同吗?
P79
就是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得气温高低不同
观察太阳自转和公转动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现象)
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3、地球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4、太阳直射点总在什么范围内移动?哪些地方会出现极昼极夜?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造成一个地方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导致天气的变化。
定义:地球围绕地轴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24小时)
现象:昼夜更替
影子长短变化
2.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365天)
产生现象: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中纬度地区明显)
A
B
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转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5
正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P80
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除外)
极圈内出现“极昼”和“极夜”
中纬度地区,会出现四季更替
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固定的66.50
的夹角。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纬度
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前后
6月22日
前后
9月23日
前后
12月22日
前后
赤道(00)
北回归线(
23.50N)
赤道(00)
南回归线(
23.50S)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
春分或秋分
夏至
冬至
3、五带的划分
我们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读图记住五带的名称、位置和分界线。
P82活动4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极圈、回归线之间
极圈以内
有
无
无
有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线起来。
热
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P82活动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非洲
热带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欧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欧洲
北温带
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个洲?
南极洲
南极洲
P82活动6
思考:
1、夏季,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水里游泳?
2、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温度不同?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性质差异
陆地
海洋
影响
夏季
冬季
性质
受热快
散热快
受热慢
散热慢
升温快,气温高
升温慢,气温偏低
降温快,气温低
降温慢,气温偏高
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夏季海洋气温
低
,陆地气温
高
;冬季则相反。
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海近的地方温差小(受海洋影响,升温慢、降温慢);距离海洋远的地方温差大(受海洋影响小)。
活动:观察欧洲同纬度地带五个城市的气温图,谈谈你的发现P83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亚欧大陆的沿海降水
,内陆降水
。
多
少
降水较多
深居内陆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亚欧大陆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
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寒流影响
加那利、
西澳大利亚
读图分析:安第斯山东西两侧的景观有何差异?为什么?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山脉的阻挡,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量产生很大的差异
来自海洋的水汽
西侧湿润景观植被茂盛
东侧荒漠景观
1.对气温的影响:
2.对降水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
。
低
雨
地形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多
少
活动P85
A
B
(1)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纬度因素
-10℃
地形因素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
;任意砍伐森林,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大量排放
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
,
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
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危害人类健康;城市的“热岛效应”。
改善
CO2
升高
旱涝
氯氟
热岛效应
涝
旱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局部地区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