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12: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阿房宫赋
杜牧
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关于“赋”
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的。
始于战国赵荀子的《赋篇》,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chī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ī摛文指赋的形貌。
1、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2、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赋的代表作还有欧阳修的《秋色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一)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规模宏大,奢华壮观。传说后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阿房宫
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第一段
交待建宫的时代背景及巨大的耗资
先总写再细写,由远而近,由外而里,逐一介绍了阿房的内外奇观,叙述中时有照应之笔。
来历
总写规模
分写
不同凡响
宏伟壮观,依山傍水,巧夺天工
楼阁
廊檐

台殿歌舞


参差错落,豪华奇丽
生活奢靡
对比,夸张
夸张
比喻,反问
通感,夸张,衬托
想象
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丰富瑰丽的想象。前后照应,动态描写。排比、对偶的运用,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节奏鲜明,形式整齐。
前后照应
动态描写
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
 
“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
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憎强烈。
“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空”,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
  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为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
第二段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一方面写了宫人的来历,写宫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反映秦王的生活奢侈,荒淫。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好不爱惜,到处丢弃,描写了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
美人
珍宝
宫内的奢华淫靡生活
人数
来历
哀怨
铺排,夸张,比喻
来源
数量
处置
人被欺辱
物被践踏
互文,排比
互文:本应放在一起说的词,为表达需要而临时拆开使用,理解时合在一起理解。
贪欲
挥霍
劳民伤财
灭亡
常情
积怨
爆发
夸张,比喻,排比。夹叙夹议
概括
第三段写秦始皇的豪奢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示出秦朝必亡的命运。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卒章显志
不爱民
哀之,鉴之
卒章显志
不恤百姓
以史为鉴
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重笔浓彩
铺排渲染
绘阿房之奢华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
背诵并默写课文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默写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6、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6、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