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八)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05 22:59:1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了解: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理解:
说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
说明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1. 胆矾(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下列关于胆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uSO4·5H20是纯净物
B.胆矾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C.游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D.金属钠放入胆矾溶液中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
D
2.往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人足量的水,搅拌,发现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存在,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仅有部分沉淀溶解。此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① KCl、Mg(OH)2、AgNO3
② Na2CO3、CaCl2、BaCl2
③ NaOH、MgSO4、Ba(NO3)2
④ NaNO3、MgCl2、AgNO3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B
3.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 ▲ 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 ▲ ;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 。
参考答案:酸;Fe(OH)3;FeCl3
4 .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 A 、 B 、 C 、 D 、 E ,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稀硫酸中的一种。某同学不用其它试剂,用如下实验加以鉴别。
第一步:通过观察发现 E 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
第二步:取少量 A 、 B 、 C 、 D 溶液,分别滴加 E 溶液,现象为: A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B 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C 和 D 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第三步:取第二步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滴加 C 溶液后沉淀消失。
则: ( 1 ) 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
( 2 )写出 B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参考答案:⑴BaCl2
⑵CuSO4+2NaOH==Cu(OH)2↓+Na2SO4
5.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由碱A和盐B两种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而成;还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稀酸溶液。通过实验发现其中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固体D为NaCl。请回答:
(1)将稀酸逐滴滴入A.B混合液中·产生气体与加入稀酸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则化合物B可能是 (写化学式)。
(2)若实验前在混合液中滴人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请描述稀酸逐滴滴人A、B混合液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 。
参考答案:⑴Na2CO3 或 NaHCO3
⑵由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
6.豆腐加工时需加入凝固剂,凝固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通过资料获悉:凝圊剂中可能含有Na2SO4;、Ca(OH)2、MgCl2、NaCl等,为验证其成分,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现象,凝固剂溶液中肯定没有 。
(2)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实验3中出现的白色沉淀物质的化学式 。
参考答案:⑴ Ca(OH)2
⑵Na2SO4 + Ba(NO3)2==2NaNO3+BaSO4↓ ⑶AgCl
7.A、B、C、D、E、F、G为六种初中科学实验中常见的物质,且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化学反应都据别相应反应条件且均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在反应①的作用是 ▲
(2)实验室检验气体D 的方法通常是观察它能否使 ▲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⑴催化剂 ⑵带火星木条复燃
⑶Ca(OH)2+CO2==CaCO3↓+H2O
8.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① SiO2+2C高温Si+2CO↑
② Si+2Cl2高温SiCl4
③ SiCl4+2H2高温Si+4HCl
(1)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填序号);
(2) 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
参考答案:⑴② ⑵+4
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
A
10.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适量Na2CO3溶液
高温
A
无色气体B
C
D
加H2O
写出物质D→A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
参考答案:Ca(OH)2+Na2CO2=CaCO3↓+2NaOH
复分解
11.下图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氧化铜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灼烧后可能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两种物质。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价。
(2)已知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和铜。假如固体1中只含有铜的氧化物,下列推理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铜
②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
(3)将得到的1.6吨氧化铜全部转化为硫酸铜,可得硫酸铜多少吨 (CuO+H2SO4=CuSO4+H2O)
参考答案:⑴+1 ⑵② ⑶3.2t
固体粉末

过滤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稀盐酸
无色气体
无色溶液
1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从实验可以判断,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它的组成可能是 ▲ 。
(4)若用贴有如图标签的浓硫酸100毫升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_____克。
参考答案:CuSO4 , KNO3 368
13.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蒸馏水 溶液呈无色
② 取①所得溶液少量,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在②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稀HNO3 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
由此可以判断: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要求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Na2CO2 , Na2SO4
14.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G的化学式为 ▲ 、 ▲ 。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C的化学式为 ▲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 ▲ 。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参考答案:⑴CaCO3 、CO ⑵HCl
CaCl2+Na2CO3=2NaCl+CaCO3↓ ⑶碱 ⑷置换反应
15.华才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Fe2O3(样品中杂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先挤压鼓气球持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的现象是 ▲ ;
(3)反应前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为5g,完全反应后C装置增加了1.35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 ;
(4)若省去D装置,则实验所测定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质量分数会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装置内有空气时会发生爆炸.故答案为: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装置盛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氢气;由于该玻璃管两头通.装药品时应先使玻璃管平放,将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入玻璃管中部(受热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答案为:白色粉末逐渐变蓝.(3)因为C中增加的质量是生成水的质量1.35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12g
Fe2O3的质量 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80% .
4)如果没有D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进入U形管,被无水硫酸铜所吸收,导致水的质量增大,结果使求得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16.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检验了氢气的纯度后,应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进行反应,其主要目的 是 ▲ 。
(2)实验中,某次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 实验后
氧化铜和玻璃管的总质量 65.6 g 59.2 g
氯化钙与U形管的总质量 100.8 g 108.0 g
根据数据计算生成的水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要求有计算式)

(3)下列情况中,对实验测定结果一定没有影响的是(填序号,选项可能多个) ▲ 。
①对CuO而言,H2是过量的;②CuO粉末中含有不与H2反应的杂质;③用NaOH代替CaCl2作干燥剂;④干燥剂CaCl2有部分失效。
参考答案 :⑴赶走氧化铜周围的空气
⑵O:H=(7.2-6.4)g:6.4g=8:1
⑶①②
17.草酸(H2C2O4)是一种无色晶体,实验室用其加热制取CO气体:
H2C2O4 CO↑+CO2 ↑ + H2O
(1).加热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与实验室制   (“O2、H2、CO2”)相同的装置
(2).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并用CO还原氧化铁,写出各装置正确连接顺序 (A.乙—丁—丙 B.丙—丁—乙)
(3).装置丙中NaOH的作用是 。
(4).装置中Ca(OH)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O2 ⑵B ⑶吸收二氧化碳
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18.实验室现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试剂,都是初中科学实验室里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均为黑色固体粉末,丙、丁为无色的酸的稀溶液。为确定成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 固体溶解,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2 ) 固体溶解,加NaOH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则甲是_ ▲ (填化学式、名称均可,下同),乙是 ▲ 。若要证明丙是稀硫酸,则可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参考答案:Fe ,CuO ,酸化的硝酸钡或酸化的氯化钡,
白色沉淀
19、固体化合物A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B是盐。为了确定它们的成份,各取适量两种固体粉末混合均匀,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流程:
混合粉末
加过量水,振荡
过滤 ①
无色溶液
蓝色沉淀C
白色沉淀D
(不溶于稀硝酸)
滴加AgNO3溶液
过滤 ②
Ca(NO3)2溶液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判断化合物A为 。
参考答案:⑴CaCl2+2AgNO3=2AgCl↓+Ca(NO3)2
⑵CaO初中科学复习化学专题汇编(八)
练 习
姓 名--------------
第十四部分: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一)目标:
了解: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理解:说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
说明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练习:
1. 胆矾(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下列关于胆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uSO4·5H20是纯净物
B.胆矾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C.游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D.金属钠放入胆矾溶液中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
2.往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人足量的水,搅拌,发现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存在,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仅有部分沉淀溶解。此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① KCl、Mg(OH)2、AgNO3 ② Na2CO3、CaCl2、BaCl2
③ NaOH、MgSO4、Ba(NO3)2 ④ NaNO3、MgCl2、AgNO3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3.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 ▲ 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 ;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 。
4 .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 A 、 B 、 C 、 D 、 E ,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稀硫酸中的一种。某同学不用其它试剂,用如下实验加以鉴别。
第一步:通过观察发现 E 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
第二步:取少量 A 、 B 、 C 、 D 溶液,分别滴加 E 溶液,现象为: A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B 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C 和 D 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第三步:取第二步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滴加 C 溶液后沉淀消失。
则: ( 1 ) 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
( 2 )写出 B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由碱A和盐B两种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而成;还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稀酸溶液。通过实验发现其中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固体D为NaCl。请回答:
(1)将稀酸逐滴滴入A.B混合液中·产生气体与加入稀酸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则化合物B可能是 (写化学式)。
(2)若实验前在混合液中滴人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请描述稀酸逐滴滴人A、B混合液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 。
6.豆腐加工时需加入凝固剂,凝固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通过资料获悉:凝圊剂中可能含有Naz SO;、Ca(OH)2、MgClz、NaCl等,为验证其成分,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现象,凝固剂溶液中肯定没有 。
(2)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实验3中出现的白色沉淀物质的化学式 。
7.A、B、C、D、E、F、G为六种初中科学实验中常见的物质,且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化学反应都据别相应反应条件且均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在反应①的作用是▲
(2)实验室检验气体D 的方法通常是观察它能否使▲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8.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① SiO2+2C高温Si+2CO↑
② Si+2Cl2高温SiCl4
③ SiCl4+2H2高温Si+4HCl
(1)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填序号);
(2) 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
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
10.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写出物质D→A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
11.下图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氧化铜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灼烧后可能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两种物质。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价。
(2)已知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和铜。假如固体1中只含有铜的氧化物,下列推理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铜
②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
(3)将得到的1.6吨氧化铜全部转化为硫酸铜,可得硫酸铜多少吨 (CuO+H2SO4=CuS04+H2O)
1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从实验可以判断,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它的组成可能是 ▲ 。
(4)若用贴有如图标签的浓硫酸100毫升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_____克。
13.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蒸馏水 溶液呈无色
② 取①所得溶液少量,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在②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稀HNO3 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
由此可以判断: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要求写化学式)
14.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G的化学式为 ▲ 、 ▲ 。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C的化学式为 ▲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 ▲ 。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5.华才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Fe2O3(样品中杂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先挤压鼓气球持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的现象是 ▲ ;
(3)反应前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为5g,完全反应后C装置增加了1.35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 ;
(4)若省去D装置,则实验所测定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质量分数会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检验了氢气的纯度后,应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进行反应,其主要目的 是 ▲ 。
(2)实验中,某次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 实验后
氧化铜和玻璃管的总质量 65.6 g 59.2 g
氯化钙与U形管的总质量 100.8 g 108.0 g
根据数据计算生成的水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要求有计算式)

(3)下列情况中,对实验测定结果一定没有影响的是(填序号,选项可能多个) ▲ 。
①对CuO而言,H2是过量的;②CuO粉末中含有不与H2反应的杂质;③用NaOH代替CaCl2作干燥剂;④干燥剂CaCl2有部分失效。
17.草酸(H2C2O4)是一种无色晶体,实验室用其加热制取CO气体:
H2C2O4 CO↑+CO2 ↑ + H2O
(1).加热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与实验室制   (“O2、H2、CO2”)相同的装置
(2).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并用CO还原氧化铁,写出各装置正确连接顺序 (A.乙—丁—丙 B.丙—丁—乙)
(3).装置丙中NaOH的作用是 。
(4).装置中Ca(OH)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18.实验室现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试剂,都是初中科学实验室里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均为黑色固体粉末,丙、丁为无色的酸的稀溶液。为确定成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
固体溶解,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2)      固体溶解,加NaOH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则甲是_ ▲ (填化学式、名称均可,下同),乙是 ▲ 。若要证明丙是稀硫酸,则可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19、固体化合物A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B是盐。为了确定它们的成份,各取适量两种固体粉末混合均匀,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流程: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判断化合物A为 。
参考答案:
1.D 2.B 3.⑷酸;Fe(OH)3;FeCl3
4.⑴BaCl2
⑵CuSO4+2NaOH==Cu(OH)2↓+Na2SO4
5.⑴Na2CO3 或 NaHCO3 ⑵由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
6.⑴ Ca(OH)2 ⑵Na2SO4 + Ba(NO3)2==2NaNO3+BaSO4↓ ⑶AgCl
7.⑴催化剂 ⑵带火星木条复燃
⑶Ca(OH)2+CO2==CaCO3↓+H2O
8.⑴② ⑵+4 9.A 10. Ca(OH)2+Na2CO2==CaCO3↓+2NaOH 复分解
11.⑴+1 ⑵② ⑶3.2t 12.CuSO4 , KNO3 ,368
13. Na2CO2 , Na2SO4 14. ⑴CaCO3 、CO
⑵HCl CaCl2+Na2CO3=2NaCl+CaCO3↓ ⑶碱 ⑷置换反应
15.(1)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装置内有空气时会发生爆炸.故答案为: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装置盛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氢气;由于该玻璃管两头通.装药品时应先使玻璃管平放,将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入玻璃管中部(受热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答案为:白色粉末逐渐变蓝.
(3)因为C中增加的质量是生成水的质量1.35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g,Fe2O3的质量,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80%;
(4)如果没有D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进入U形管,被无水硫酸铜所吸收,导致水的质量增大,结果使求得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16.⑴赶走氧化铜周围的空气 ⑵O:H=(7.2-6.4)g:6.4g=8:1
⑶①②
17.⑴O2 ⑵B ⑶吸收二氧化碳
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18.Fe ,CuO ,酸化的硝酸钡或酸化的氯化钡,白色沉淀
19.⑴CaCl2+2AgNO3==2AgCl↓+Ca(NO3)2 ⑵CaO
适量Na2CO3溶液
高温
A
无色气体B
C
D
加H2O
固体粉末

过滤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稀盐酸
无色气体
无色溶液
混合粉末
加过量水,振荡
过滤 ①
无色溶液
蓝色沉淀C
白色沉淀D
(不溶于稀硝酸)
滴加AgNO3溶液
过滤 ②
Ca(NO3)2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