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诗词三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投zhù( ) 侧pàn( ) 冰塞( )川
歧( )路 宫què( ) 烂柯( )人
chán( )娟 qióng( )楼玉宇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
直: ?
(2)多歧路,今安在 安: ?
(3)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
(5)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 ?
(6)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 ?
(7)高处不胜寒 不胜: ?
( 8 )何似在人间 何似: ?
( 9 )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 ?
3.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 其一 )中通过“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其内心的苦闷抑郁。?
(2)《行路难》( 其一 )中用比喻修辞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 , ”。?
(3)《行路难》( 其一 )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 ”。?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正如李白《行路难》( 其一 )中所写的那样:“ ,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的诗句是“ , ”。?
(6)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出现的事物。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两句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7)苏轼《水调歌头》的下阕中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 , ”。?
( 8 )苏轼《水调歌头》下阕中看似埋怨月亮,实则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的句子是“ , ”。?
( 9 )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 , ”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 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填空 )?
( 10 )人世间的事情很难有圆满的结果,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说的:“ , , 。”?
4.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苏轼”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下面文段。
父亲不畏强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让他明白什么是风骨;妻子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甲】让他明白什么是反常;弟弟受自己连累而一路贬谪,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什么是亲情。密州的难民,让他懂得为生民立命的意义;【乙】面对黄州的醉汉,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海南的土著,让他坚守传道的决心……他们让苏轼世事洞明,人情炼达。
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甲】处画线的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③【乙】处画线的句子与上下句的句式不协调,应改为: 。?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下面是苏轼写的一副对联,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舞袖翩翩, 摇千尺龙蛇动?
下联:歌喉宛转, 撼 风雨寒?
A.影 声 云霄 B.影 声 半天
C.声 影 云霄 D.声 影 半天
②清末学者王国维对苏轼评价很高,他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下面是诗人与诗人的“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写在表格内。(3分)
诗 人
陶渊明
杜甫
苏轼
诗人的“字”
A.子瞻 B.元亮 C.子美
③苏轼有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你所掌握的古代诗歌知识来看,这首诗属于 ( 体裁 ),所描写的是 春( 阶段 )的景色。?
5.填空。
(1)李白,字太白,号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他与 并称为“大李杜”,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2)刘禹锡是 ( 朝代 )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 ”之称。?
(3)苏轼,号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与 并称“欧苏”,与其父 、其弟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成员。?
(4)古诗文中常用“婵娟”来形容花、女子,“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 、 、 等。?
[一](7分)
【甲】行路难( 其一 )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拟行路难( 其四 )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6.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3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7.请说说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4分)
[二](6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8.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 ( 人名 )。【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 ”一词来概括。(2分)?
9.刘禹锡、元稹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压,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刘禹锡与元稹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4分)
[三](8分)
【甲】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把酒问青天 把酒: ?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但愿/人长久 D.相与/步于中庭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词与【乙】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词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乙】文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词与【乙】文都写月,【甲】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词的小序和【乙】文的首句都交代了时间和作者写作的缘由。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13 诗词三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投zhù( 箸 ) 侧pàn( 畔 ) 冰塞( sè )川
歧( qí )路 宫què( 阙 ) 烂柯( kē )人
chán( 婵 )娟 qióng( 琼 )楼玉宇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同“馐”,美味的食物 ?
直: 同“值”,价值 ?
(2)多歧路,今安在 安: 哪里 ?
(3)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 渡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5)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 副词,反而 ?
(6)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 增长,振作 ?
(7)高处不胜寒 不胜: 经不住,承受不了 ?
( 8 )何似在人间 何似: 哪里比得上 ?
( 9 )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 为什么 ?
3.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 其一 )中通过“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其内心的苦闷抑郁。?
(2)《行路难》( 其一 )中用比喻修辞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3)《行路难》( 其一 )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正如李白《行路难》( 其一 )中所写的那样:“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的诗句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6)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出现的事物。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两句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7)苏轼《水调歌头》的下阕中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 8 )苏轼《水调歌头》下阕中看似埋怨月亮,实则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的句子是“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 ”。?
( 9 )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 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填空 )?
( 10 )人世间的事情很难有圆满的结果,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说的:“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4.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苏轼”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下面文段。
父亲不畏强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让他明白什么是风骨;妻子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甲】让他明白什么是反常;弟弟受自己连累而一路贬谪,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什么是亲情。密州的难民,让他懂得为生民立命的意义;【乙】面对黄州的醉汉,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海南的土著,让他坚守传道的决心……他们让苏轼世事洞明,人情炼达。
①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炼达 ”,正确写法是“ 练达 ”。?
②【甲】处画线的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反常 ”改为“ 无常 ”。?
③【乙】处画线的句子与上下句的句式不协调,应改为: 黄州的醉汉,让他放下名位和骄傲 。?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下面是苏轼写的一副对联,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B )
上联:舞袖翩翩, 摇千尺龙蛇动?
下联:歌喉宛转, 撼 风雨寒?
A.影 声 云霄 B.影 声 半天
C.声 影 云霄 D.声 影 半天
②清末学者王国维对苏轼评价很高,他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下面是诗人与诗人的“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写在表格内。(3分)
诗 人
陶渊明
杜甫
苏轼
诗人的“字”
B
C
A
A.子瞻 B.元亮 C.子美
③苏轼有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你所掌握的古代诗歌知识来看,这首诗属于 七言绝句( 或:绝句 ) ( 体裁 ),所描写的是 早( 或:初、孟 ) 春( 阶段 )的景色。?
5.填空。
(1)李白,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仙 ”,他与 杜甫 并称为“大李杜”,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2)刘禹锡是 唐代 ( 朝代 )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 诗豪 ”之称。?
(3)苏轼,号 东坡居士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与 欧阳修 并称“欧苏”,与其父 苏洵 、其弟 苏辙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成员。?
(4)古诗文中常用“婵娟”来形容花、女子,“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 太阴 、 玄兔/玉盘 、 桂魄/蟾宫 等。?
[一](7分)
【甲】行路难( 其一 )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拟行路难( 其四 )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6.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3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示例一:用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短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3分)
7.请说说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4分)
【甲】诗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2分)【乙】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的愤激之情。(2分)
[二](6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8.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 白居易 ( 人名 )。【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 凄凉 ”一词来概括。(2分)?
9.刘禹锡、元稹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压,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刘禹锡与元稹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4分)
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2分)元稹则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凄凉的景象,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2分)
[三](8分)
【甲】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把酒问青天 把酒: 端起酒杯 ?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但愿/人长久 D.相与/步于中庭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甲】词与【乙】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词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乙】文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词与【乙】文都写月,【甲】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词的小序和【乙】文的首句都交代了时间和作者写作的缘由。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