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三黑和土地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三黑这个纯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巧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展现人物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摘抄本;搜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1.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欣赏音乐。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指名回答)
3.教师:是呀,土地是农民的生命,是农民的希望。只有有了土地,农民才会生活得有奔头,才会安居乐业。这首歌具有一种振奋民族精神、号召人民奋发图强的向心力,倾吐出农民群众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我们刚才听的是一首歌,一首表达人们对土地的热爱的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诗歌,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一首诗、一个人,表达人们对土地的热爱的。出示课题,板书:三黑和土地。齐读。
4.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5.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词语(出示):疙瘩 耙 顺溜 松散 荞麦 白霎霎 蹚 闺女
(2)概括主要内容。(主要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标题。
小组交流,发言,师生评议,小结:
第一部分(第1~3节):写了农民们对失而复得的土地的喜爱之情。(热爱土地)
第二部分(第4~6节):写三黑对土地的悉心照顾。(照料土地)
第三部分(第7~9节):写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上荞麦,看到荞麦生长,心情格外舒畅。(种上荞麦)
第四部分(第10~12节):看到蝈蝈在荞麦地里欢快地叫着,三黑想到自己童年逮蝈蝈挨骂的情景。(幸福生活)
第五部分(第13~15节):三黑看着属于自己的土地,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憧憬未来)
三、品读诗句,揣摩人物。
1.再读课文,认识三黑:你认为三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对土地有着怎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1)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三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土地失而复得的典型农民代表,对土地的失而复得无比喜悦,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无限热爱。他勤劳,努力耕耘,希望收获劳动成果,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每一块土疙瘩”“细细”这些关键词语流露出三黑对土地的无限热爱,而(3)(4)两句对丰收的憧憬、对三黑内心的剖白无不显示出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无比喜悦。
四、品味诗歌,体会写法。
过渡:农民翻身当家做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而复得,作者为了表达出农民对土地的喜爱之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表现。
1.同桌边品读诗句,边交流:课文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出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
2.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比喻)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比喻)
(3)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比喻)
(4)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拟人)
(5)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比喻)
3.教师小结: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的“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叫唤,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些所见所闻、所说所想,无不闪动着“翻身的人儿”的喜悦。作者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后的幸福感。文中的语言直白质朴,像失而复得的土地一样散发着淳朴的气息,像“旱天的鹅”“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从东到西……细细打碎”“这么松散的地……想在上面躺一躺”“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等语句,都非常直白、通俗易懂,也是作者长期在乡村生活的反映。
五、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读了诗歌,你有哪些收获?
3.总结全文:这首诗歌是作者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平实的语言、简洁的句式,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诗歌的特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欣赏作者苏金伞其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歌作品。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这首诗歌语言质朴,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乐于思考,回答问题踊跃。
不足之处: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隔较远,课上讲解的较少,对农民喜爱土地的感情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可以通过一些资料、视频,再结合诗歌的写作特点,帮助学生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