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21: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放爆竹”“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五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教学重点
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所写的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摘抄本;搜集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出示送别鲁迅先生的图片)
教师:1936年的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们奔走相告,来见他最后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板书:鲁迅,提醒学生注意“迅”的笔顺)
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么,在亲人眼中,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板书课题,齐读。
2.从题目中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明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那么,作者为什么称自己的伯父为先生呢?指名答,师生评议,小结:在中国,尤其是以前,对男人称呼“先生”是一种尊重。作者周晔之所以称伯父为先生,不仅表达了一种对亲属的怀念之情,还表达了对伯父的敬重之情。
3.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镜头走近鲁迅先生,一起怀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小组交流,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部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鲁迅生前的几件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第一部分: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
第二部分: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鲁迅先生和家人放爆竹。
第五部分: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第六部分: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2)请同学们思考:你知道怎样加小标题吗?结合段意,用小标题概括各段意思。
本文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①深切的怀念 ②谈读书③谈碰壁 ④放爆竹 ⑤救助车夫 ⑥关心女佣
3.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仔细品读,领悟中心。
1.从课文中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谈读书”部分:预设:
①学生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教师:第一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句话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我从中体会到:鲁迅先生善于启发教育孩子、关心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伯父送“我”两本书,也是关心“我”,希望“我”好好读书,多读书。)指名读有关语句。
②同桌交流: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③教师总结: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2)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①自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哪里不理解。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②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③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就由教师介绍)
④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包含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⑤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⑥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⑦教师小结: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放爆竹”部分:
①指名读,同桌交流讨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课文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非常小?伯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爆竹的?
③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名读,教师小结:这是对伯父表情的描写。“慈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愿意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在生活中也是一个非常慈爱的人。
(4)“救助车夫”部分:
①出示: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②请同学们读这部分文字,仔细体会这部分的细节描写,想一想,鲁迅先生的哪些动作令你感动?用笔圈出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动词如:“扶、蹲、半跪、洗、敷、扎、掏、给”等。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怜爱、同情。)
③教师小结: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5)“关心女佣”部分:
①指名读,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得厉害还在三更半夜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心。
②齐读最后一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4.学习第一部分。
(1)从这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爱戴?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我”当时的心情也是十分悲痛。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外貌、动作、心理的句子,抄到摘抄本上。








成功之处:一是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二是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开掘,构建人物形象,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所以文中所渗透的几件事会感觉小题大做,无法深入理解。
教学建议:在课前查阅鲁迅去世的相关资料和时代背景资料,抓住本文的中心句,让学生围绕中心去自主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