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表格式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表格式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22: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养成在阅读中思考、提问的习惯,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养成在阅读中思考、提问的习惯,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2.老师: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西游记》中的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便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便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真的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呀!
3.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去瞧瞧热闹吧!
4.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导认读。
(2)理解“程控电话、因特网、地球村”。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老师相机正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与同桌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老师相机点拨。
重点指导“唤、纪、超、核、奥、善”的写法。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在学习小组内展示自己写的生字,并相互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写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发散思维
1.老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肯定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可是,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的理解。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老师:课文中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3.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 ”画出相关语句。
4.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
①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中体会到什么?
②“千里眼”“顺风耳”,在古典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千里眼、顺风耳便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现在,“千里眼”“顺风耳”分别指的是        。
③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2)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理解:
①“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②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③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老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学生谈感受。
④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⑤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老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a.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运往长安,也要七天;现代社会空运,连七个小时都用不了。b.过去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钟就知道信息。)
⑥对比阅读,再次感受一下此前的落后和20世纪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好处。
⑦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5.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1)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勃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的理解。
(1)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2)课件出示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投入使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5D打印技术、“嫦娥四号”发射升空等),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课文学到这儿,你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四、小组学习,归类问题
1.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
2.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三个问题,尝试解答。
五、完成作业,畅想未来
以《未来的21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能围绕中心句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阅读,让学生紧紧抓住中心句,充分展开想象,把想象的内容大胆说出来。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导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是很好。
教学建议: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20世纪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有利于围绕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