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表格式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表格式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23: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在比较中体会句子包含的不同语气,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境说话、写话。
4.熟读、背诵古诗《别董大》。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中体会句子包含的不同语气,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境说话、写话。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语文园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一、交流平台
1.老师:同学们,在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故事,认识了许多著名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合并段落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讲述相同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紧扣课题、串联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齐读课题“爬天都峰”两遍后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谁去爬天都峰?事情的起因、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寻求答案,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就能很清楚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3)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串联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7.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
1.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词句段王国”,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四字词语,引导学习。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老师:你们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查阅工具书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老师点拨。
(5)老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这些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物?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
光明磊落:形容胸怀坦白,没有私心。磊落,心地光明坦白。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
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正,公正;阿,偏袒。
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组例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小结:
每组中的第一个句子都是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4)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你们怎么能破坏环境呢?——强调要保护环境。
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必须回家。
4.根据语境说话。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语境,想一想该怎样说。
(2)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3)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
(4)把说的话写下来,读一读,并体会一下是否准确恰当。
三、布置作业
1.读今天学习的词语和句子。
2.读读下面五组句子,说一说哪个句子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1)这幅画是我们班小芳画的。
这幅画难道不是我们班小芳画的吗?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难道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老师简介作者。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4)谁人:哪个人。
(5)君:你,这里指董大。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老师适时点拨。
【译文】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黯淡无光,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6.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二、读背古诗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送别诗。
2.老师指导送别诗的学习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古诗。
2.搜集描写送别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学习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时,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能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积累的词语,展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根据课文中给出的语境练习说话、写话时,学生虽然能够说出、写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但语句不太精练,有的没有使用反问句式,表达的感情不够强烈。
教学建议: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诵读,加强记忆,以此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