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21:22: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  古诗三首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背诵这三首古诗,并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想象诗中描写的秋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这三首古诗,并默写《山行》。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熟读古诗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晓诗意,读通诗句
1.知晓诗意来导入。
(1)“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也受到文人墨客的称颂,我们以前都读过哪些描写四季的诗呢?
(2)(学生展示、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硕果累累的秋天,去感受秋的迷人风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写的《山行》,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写的《赠刘景文》,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2.读准读通我最棒。
(1)自己读古诗。
请大家把每首诗朗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课件出示)第一遍,不出声,看准每个字,包括题目、朝代和作者。
第二遍、第三遍,张开小嘴巴,大声朗读。
(2)“开火车”读古诗。
提示:指名反复朗读。扣住“准确、流畅、响亮”等标准点评。
3.读懂词句我理解。
大家已经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了,诗中的有些字词,大家可能第一次见到,圈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2)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3)游戏识字,巩固认读。
提示:出示秋天枫叶图。请学生上台点击课件中动态飘落的枫叶。树叶变化为一个个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以学生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其中“寒、残、君”为前鼻韵母音,“径、霜、赠、橙、送”为后鼻韵母音。
(4)理解重点词语。
提示:借助文中插图理解词语“石径斜、荷尽、菊残、篱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坐、擎雨盖、萧萧、挑、促织”。
二、书写生字我规范
1.“径、斜、赠、刘、残、橙、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径”右边宽, “斜、刘、残”书写时宜左右匀称。
2.“寒、霜、菊”是笔画较多的上下结构的字,上半部分要写得扁一点。书写时,“宀(宝盖)”“(雨字头)”“ 艹(草字头)”均占字长的三分之一左右,要分别盖住下面的部分。
3.“君”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匀称紧凑,“尹”与“口”重心对正。“送”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先内后外。
4.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择优展示,集体评议。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读出韵律,借助插图,初步感知
1.读出节奏。
(1)同学们,读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请大家听我读。(教师范读古诗)
(2)现在你们看着我的手势读,注意我的手势。(学生齐读)
(3)自己试着做手势,注意停顿,诗的韵味就有了。(指名读,教师根据朗读情况及时纠正。)
2.读好韵脚。《山行》第2、4句韵脚分别是“家、花”,押“a”韵;《赠刘景文》第2、4句韵脚分别是 “枝、时”, 押“i”韵;《夜书所见》第2、4句韵脚分别是“情、明”,押“ing”韵。
3.读好重音。如《山行》中的“爱、红”,可适当放慢速度。
4.借助插图,初步感知。
(1)出示插图:这是课本上的三幅插图,你知道它们分别与哪首古诗有关吗?给它们连连线吧。
(2)现在我们把古诗和图画连在一起了,你能边看插图边说说诗中有什么吗?
二、依托学情,理解诗意,练习表达
1.自主学习,找出困惑点。
(1)默读三首古诗,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把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是否能弄明白。把你知道的教给同桌。
2.再读全诗,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提示:教师描述诗中的秋景,学生相机读出诗句。或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诗意,一人读诗。
3.三首古诗从朗读情感上考虑,应该怎么读?
提示:《山行》和《赠刘景文》要读出快乐与喜爱之情。《夜书所见》表达的感情真挚,朗读时,语速要舒缓,最后两句比前两句明快些。
4.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这三首诗每一首都像一幅画。请大家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每首诗的朗读,看看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哪些画面。把你想象到的画面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反馈。)
三、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步入心境,品出诗情,熟读成诵
1.知诗人。
你对本课诗人了解多少呢?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诗人资料,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吧!(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2.悟诗情。
(1)你能给下面的句子找到相对应的诗句吗?选一选。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要知道,最美的风景恰是在秋末冬初、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  )
②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
③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2)出示《山行》,思考质疑: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要停车呢?
①小组共读,探寻原因。
提示:深秋时节,山中美景令人陶醉,故而诗人停车驻足观赏。
②配乐指名朗读。
提示:读出山中深秋景色之美,读出诗人热爱、赞美秋天的感情。
(3)出示《赠刘景文》,边读边想: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出示橙黄橘绿图,齐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提示:对照前两行诗,体会“最美的景色恰是在秋末冬初、橙黄橘绿的时节”,感受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与鼓励之情。
②师生对读。
提示:读出深秋之美和对友人的鼓励之情。
(4)出示《夜书所见》,自学交流:你从诗的景物描绘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变化?
①图文结合,讨论交流。
提示:从诗句的重点词中感受作者从客居他乡的寂寞、郁闷之情转变为对童年生活的追忆、留恋之情。
②男女生对读,读出思乡之情。
提示:这三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山行》一诗中诗人抓住“寒山、霜叶”等词语描绘画面,表现深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象,表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傲霜、橙黄橘绿”的描写,写出了秋末的特征,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送寒声、动客情”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3.插画引路,欣赏意境,背诵古诗。
(1)出示插图,配上轻快欢畅的背景音乐。
(2)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直至熟读成诵。
二、布置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诗意。
板书设计
4 古诗三首




成功之处:本课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加注释的古诗,所以本课重点之一是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理解诗意时,在朗读基础上借助注释,让学生自己尝试,没有串讲,也没有死记硬背。
不足之处:背诵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如想象画面背诵、填词背诵、配乐背诵等。
教学建议:在古诗学习后,可以进行情境填空练习,也可以加入习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