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分一分》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分一分》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8 15: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玩中学,学中乐。结合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纸(多张)、导学案、卡纸图片、苹果图、彩色笔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钟声响,什么课?
生:钟声响,数学课。
师:老师问声同学好。
生:同学问声老师好,我们都爱上数学课,数学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谜语是“八字下面藏把刀”打一字。(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吧。(板书:分一分)
[设计意图:有趣的师生互动,可以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知识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过渡: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什么呢?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孩子们,有信心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生回答)
师: 老师这里有个跟“分”字有关的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生回答)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你能说说下面的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吗?(课件出示,个别回答并说说理由)
师:真不错!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错,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平均分,平均分每份分的要一样多,那你能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吗?(生回答)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2个大小一样的苹果,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2个同学,淘气和笑笑每人能分几个?(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这里只有一个苹果,还是要平均分给这2个同学,每个同学又能分到多少个苹果呢?(半个),在数学的海洋里,怎么用数字表示这一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 --分数)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为下面学习新知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作好铺垫。]
(三)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一半的苹果。首先来认识这个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课件演示),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横线我们把它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字把它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把它叫做分子,读的时候由下往上读,先读分母“二”,再读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一”,连起来读作:二分之一,大家会了吗?
师:举例、 让学生读。(教师板书)
师:刚才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呢?也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并让学生在导学案上写、的读作和写作。(个别板演)
师:请同学们用既整齐又响亮的声音齐读屏幕上的内容 。
[设计意图:在教学分数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学习分数的读写法,过渡自然,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感。]
(四)学习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它的读写法,我们再来看看的分母和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课件演示并板书)这一条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也就是说,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分母表示分的份数,我们回到“分苹果”这里(出示苹果图),这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母这里写2,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呢?就在分母这里写上3,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像这个苹果其中的一份这个“一”就在分子这里写1,表示占这个苹果的,这个分数完整地表示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师:孩子们明白了吗?
老师马上考考你们:你们喜欢这个圆吗(分别出示圆形纸并贴在黑板上)?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3份)?现在这个蓝色部分就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我又出示一张圆形纸,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我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蓝色,那现在蓝色占这个圆的几分之几?(),那这个呢?直接说出蓝色占这个圆的几分之几?()你能完整地把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出来吗?学生答: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这个圆的。
师:记忆力超级棒,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屏幕上的内容。
师:像、、…… 这些都是利用平均分得到的数,都是分数。
过渡语:看到你们专心致志的样子,老师就充满了力量!现在就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好吗?接下来请继续看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直观的教具,进一步加深理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演示平均分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当堂训练,学以致用
1.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吗?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并让个别学生回答)
2.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评,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
3.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组织集体展示与交流,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得到分数的过程。)
4.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5份,把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5份分别涂上颜色填一填,说一说。(学生齐答并讲评,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
5.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评,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对“分数”的概念以及它的意义理解,更加深刻和牢固。]
过渡语: 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的不错,老师给全班同学都奖励一个大拇指(出示卡纸图片),喜欢吗?今天老师所讲的就是课本上67--69页的内容,大家翻开书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看书)如果有我们一起来解决,如果没有,我们一起来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上课非常认真,善于思考,积极与同伴交流,我们在这节课上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它所表示的意义和读写法。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处处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认真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分数,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学习有关于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语言,使他们既重现和复习了刚刚学过的知识,在方法和技能方面又得到一次训练的机会。]
五、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题目(课件出示):
1.一大一小的两个苹果,怎样才能平均分给两只小熊呢?
2.折一折,涂一涂。
(1)分别折出一张纸的和。
(2)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分一分(分数)
……分子(取的份数)
……分数线(平均分)
……分母(分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好地把握重难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猜谜语师生互动导入新课,以复习旧知,为学生在分数教学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作好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分苹果”(课件演示),认识了分数,并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它的读写法和它的意义。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达到百分之百,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实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这样的教学意图。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还有些不足之处: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担心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不够灵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