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一、作者莫泊桑的生平与创作以及对理解分析作品有关的一些资料,可向学生作些介绍。
二、教学前可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和课文后的有关资料,先熟悉课文、领会内容,做好必要的预习准备。
三、本文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于勒不是本文的主人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难点。于勒当初是一个“行为不正,糟蹋钱”的浪荡子,应该批判;后来贫困潦倒,成了一个流浪汉,也值得同情。应该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他先前的恶行和后来潦倒都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
四、教学中要讲清楚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由恐怖到希望,由盼望到躲避的心态变化的核心是金钱,一切随着钱而变化,让学生认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造成的罪恶——灵魂被腐蚀,兄弟遭离弃。
五、教学中必须紧扣情节的大起大落,分析菲利普夫妇身上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挖掘出他们共性中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是教学本文的重点之一。
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童年时代起,就在母亲的教导之下开始阅读和写诗。1870年,中学毕业后到巴黎的大学攻读法律;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征。退伍后,1873年在海军部任职,1878年入教育部工作。1890年后,他心情阴郁,悲观失望。1892年自杀未遂,次年逝世。
莫泊桑在创作上曾得到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死后,得到侨居巴黎的屠格涅夫的帮助。70年代后,莫泊桑和左拉接近,也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
莫泊桑1880年完成了小说《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他从这时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创作有短篇小说近300篇、中长篇小说、游记约十部。他的中、短篇珍品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等,长篇小说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这些作品,不同程度的暴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优秀的中短篇小说,结构和布局都很严谨,故事情节巧妙,引人入胜,文笔简练,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拮据(jié 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zhàn?qiáo)(火车站、码头、矿山等的形状像桥的一种建筑。用于装卸货物,有的栈桥也供旅客上下用。码头的栈桥延伸到海里。)
牡蛎(mǔ lì)(一种软体动物,也叫蚝〔háo〕,产于浅海的泥沙里或石上,有两片壳,肉味鲜美,可供食用,也可入药。)
褴褛(lán?lǘ)(〔衣服〕破烂。)
撬(qiào)开(用刀或棍捧等的一头插入缝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以拨、挑开东西。)
煞白(shàbái)(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àyì)(惊讶、奇异。)
(一)默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积累词语(划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圈点你认为用得特别准确的词语)。
2、发现问题(把你不懂的句子或你认为作者写得不妥当的地方划出来。
(二)分组讨论找出的问题,如果依旧找不到让你满意的答案,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
重点识记的词语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 阔绰
与日俱增 十拿九稳 衣冠楚楚
思考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如果没有的话说明理由,若有请阐述一下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
人物情感起伏变化表
菲利普夫妇
于勒
金
梳 理 巩 固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情节的构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 ( ) ( ) ( )
盼
赞
遇
避
知 识 潜 移
如果菲利普在船上发现的一位百万富翁相貌像于勒,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试写成200字的短文,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