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
【第一课时】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
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课堂内容为“动荡的中东”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问题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战争新闻》的视频,我们在新闻中听到伊拉克发生自杀式爆炸、连环爆炸;驻伊美军遭炸弹袭击等等。伊拉克在世界上的哪个地区? 观看视频。
同学回答:中东。 播放《战争新闻》。 新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走进中东。
阅读书本,谈一谈你对中东的印象。
1.说说你印象中的中东。
2.中东成为长期热点地区的原因有哪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战争不断)。 展示中东战争图片。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二站: 三洲五海之地。
读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以及“中东的地形”图探究中东位置。
1.读“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中东的位置。
2.了解“中东”地名的由来。
3.说出中东和西亚范围的差别。
4.找出中东连接的几大洲,几大洋。
5.找出中东周围濒临的“五海”,并指出真正意义上不属于“海”的是哪一个?
6.找出中东周围濒临的“五海”,并指出真正意义上不属于“海”的是哪一个?
7.总结中东地区位置的特点及重要性。 学生看图讨论得出结论。 展示“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构建体系。 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 利用展台展示部分小组的成果 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布置 1.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不属于海洋的是(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2.据中东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B.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C.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D.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3.中东和西亚范围的差别是( )。
A.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B.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少了土库曼斯坦,多了埃及。
D.少了格鲁吉亚,多了土耳其。
4.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海域是( )。
A.黑海和地中海
B.大西洋和地中海
C.红海和地中海
D.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第二课时】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
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课堂内容为“动荡的中东”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问题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第一站: 丰富的石油资源。 读书本内容,以及读图“中东的石油产区”图以及“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课件展示),探究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
1.说说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2.说说中东石油主要分布的地区。
3.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学生读图。
同学回答: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展示“中东的石油产区”图。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站: 匮乏的水资源
阅读书本,读“关于中东水资源的对话”、“中东的水资源”图以及“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课件展示)探究中东水资源。
1.读“关于中东水资源的对话”,谈谈你的感想。
2.找出中东地区主要的河流。
3.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看看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4.以麦地那为例,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5.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国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战争不断)。 展示“关于中东水资源的对话”、“中东的水资源”图以及“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三站: 多元的文化。
读课文,探究中东的多元文化。
1.中东主要是什么人种?
2.中东多数居民信仰什么宗教?哪几个宗教都把耶路撒冷看成是圣城? 学生看图讨论得出结论。 展示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犹太人的图。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构建体系 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 利用展台展示部分小组的成果 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