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阶段综合训练
生物与环境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C
A
B
C
见习题
见习题
1.【中考?连云港】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
C
2.[中考?天门]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是( )
A.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B.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少,出汗少
C.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点拨】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体温达到40.7 ℃时才开始排汗,且尿液少,出汗少,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A
3.[中考?长沙]“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到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青虫←燕子 D.植物←青虫←燕子
【点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诗句可知,题中食物链为:植物→青虫→燕子。
【答案】 B
4.【模拟?北京西城区】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猛禽与鼠类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C.猛禽捕食鼠类完成了物质循环
D.猛禽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引发鼠害
C
5.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鼠妇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学兴趣小组想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选择______(填“甲”“乙”或“丙”)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乙
光
(2)若将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静置一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5次。结果如下: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对上述实验数据求出________值。
平均
时间(分钟)
环境
1
2
3
4
5
明亮(只)
1
0
2
1
2
阴暗(只)
9
10
8
9
8
(3)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水分
6.[中考?扬州]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五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五种生物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三是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如图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每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大鱼
小鱼
78
96
B
河蚌
①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小鱼
②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根据以食物网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五种生物),完成表中信息:①是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
【点拨】从题表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可以确定表中信息①为小球藻、水蚤,②为水蚤。
小球藻、水蚤
水蚤
(2)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来看,河蚌属于鱼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点拨】图中的C小球藻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B、D、E都直接或间接以C小球藻为食,属于消费者。
消费者
(3)图中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中有______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维持
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点拨】从表格中生物种类和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及五种生物之间营养关系可看出,鱼塘中含有3条食物链: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
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4)生活中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喜欢吃小鱼的人更多了,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大鱼的营养级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小鱼营养级低,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少,因此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更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
大鱼体内有毒物质多,小鱼体内有毒物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