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议论文
论点
论据
论证
摆出错误的论点
批驳论点的错误
树立正确的论点
驳论
立论
论证论点正确
批论点
批论据
批论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鲁迅在谈到自己写杂文的目的时说: “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
——(《且介亭杂文·序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篇文章。
结合课文注解,通读全文,并思考: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3、作者正面提出了什么观点?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1934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选自《大公报》1934年8月24日
自夸“地大物博”
希望国联
求神拜佛
失掉 他信力
发展 自欺力
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是信“地”信“物”
是“他信”
是“自欺”
突破口
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
这一类人们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
☆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
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关汉卿
英勇献身,追求真理,谭嗣同
劳动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如毕升,李时珍
反对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岳飞
鲁迅先生在《野草》序言中说:“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
结论: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看地底下。
鲁迅杂文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有“匕首”“投枪”之喻。请你挑出几句仔细品读。感受其语言的特点。
(运用理论和事实论据,驳斥下面的错误观点。)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练习:你能说服他们吗?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同学们知道: 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 今天的我们还会更坚定地说: 中国人从来都是有自信力的.
请以” 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 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