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了解一项原则
认识一项政策
牢记一位伟人
知道一次会议
领悟一种方针
学习目标
培养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1、一阶目标
2、二阶目标
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
总结周总理在外交领域的贡献
3、三阶目标
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
迎来新生——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屈辱外交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回顾历史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苏
美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支持;
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和禁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及其影响。
坚定站在
国家一边。
“一边倒”
建国初期的外交三大方针
不承认
彻底清除
社会主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7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据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同一家
B.不结盟
C.全方位外交
D.独立自主
2.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
A.朝鲜
B.印度
C.苏联
D.日本
3.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
A.加强中苏友好,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呼吁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及时反馈
D
C
B
【二】
走向成熟——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13年,英国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中印两国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了。
“麦克马洪线”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的秘密交易,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3
首次提出
1
正式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2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核心和基础
保证
目标
互相尊重领土
与主权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产生深远影响?
2、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说中国外交成熟了?
俄罗斯和平与和解联合会主席卡梅沙诺夫表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局长孙崎享说:“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曾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1954年日内瓦会议:打开外交新局面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总理在会议中展现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拓展
1.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
①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2020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出现人员伤亡。印度的行为违背了1954年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
及时反馈
D
A
C
【三】
力挽狂澜——以求同存异的方针感动世界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二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
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1955年4月18日─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首届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它的召开反映了亿万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与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家间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性质
1955年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印度尼西亚万隆
“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方针
新中国希望通过参加万隆会议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会前,发生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
事件;
美国无资格参会,却派出了近70人组成的“记者团”。其中有许多人昨天还是国会议员、国务院官员,当天却摇身一变成了记者。
——张彦《亚非会议日记》
但是
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破坏。
伊拉克代表
泰国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锡兰代表
菲律宾代表
部分亚非国家的疑惧、误解。
在参加会议的29个国家中,只有6个国家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方针
亚非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朋友,人们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新中国的形象,增强了对新中国的了解和信任。
万隆会议后,有近30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
共同的历史:
共同的现实:
异:
遭受殖民侵略
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国家经济,
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学以致用
“求同存异”不仅适用于国与国的交往,同样适用于人与人的交往,试举例说明它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2.1955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1965年底增加了一倍多。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召开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万隆会议的召开
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召开
3.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C.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D.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及时反馈
A
C
D
课堂小结
认识一项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了解一个原则——
牢记一位伟人——
知道一次会议——
领悟一种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总结周总理在外交领域的贡献
课堂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求同存异方针
为中国赢得良好外部环境,提高了国际地位,打开外交新局面。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周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程及成就
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
课堂小结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
——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
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亚非会议的航向。”
——一位美国记者
外交官
王毅:……对于中国外交,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评论,但作为外长,我要正式和负责任地告诉你,中国始终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我们的使命。……
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纪胜利、郝庆云《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
(2)面对美国等国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在成立之初
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果?
(3)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1)政治上外孤立,经济上封锁和禁运,军事上实行侵略和包围。
(2)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第一年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正式建交。
(3)与印、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出现日内瓦会议,对会议作出积极贡献;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