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苏轼和“赋”的相关文学常识。
2、正音正字,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二段,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和重点文言知识。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和重点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由乐转悲的情感变化。
1、回顾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1、壬戌()10、酾酒()
2、桂棹()11、横槊()
3、余音袅袅()12、渔樵()
4、幽壑()13、扁舟()
5、嫠妇()14、匏樽()
6、愀然()15、蜉蝣()
7、山川相缪()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17、狼藉()
9、旌旗()18、枕藉()
(2)作者及其背景简介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他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3)了解赋
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是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包含浓厚的诗意。写法上讲究铺陈,讲究文采、押韵和句式的对称。内容上讲究体物写志。从赋的演变来看,大致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赋一般采用主客对答的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2)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言现象梳理
1、通假字
举酒属客
浩浩如冯虚御风
2、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特殊句式
游于赤壁之下
客有吹洞箫者
4、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三、当堂达标
情景默写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空相接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概写苏轼与客人在江面上饮酒,引吭高歌朗诵《诗经》中章节的句子是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5)(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6)《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恰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7)《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4、总结提升
5、拓展延伸
成语积累
冯虚御风
遗世独立: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沧海一粟:
杯盘狼藉:
逝者如斯:
旌旗蔽空:
舳舻相接:
赤壁赋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同时,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阿房宫赋》,对赋体文章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强化。
赤壁赋效果分析
1、能够给绝大多数同学清晰明确的思路,帮助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2、课堂氛围较为热烈,能充分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心智,情感有所成长。
3、前后知识的联系较为密切,能够使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得到加强,从而促进同学们形成自觉学习,自觉总结的好习惯。
4、整体上较好的完成了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也较好的完成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赤壁赋教材分析
《赤壁赋》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题是“山水神韵”。本课主要讲述了苏轼游览赤壁的所见所闻,文层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尽管文章抒发的精感,反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同时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对养学生学习文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苏轼《赤壁赋》练习题
1、作者相关
苏轼(1037-1101),北宋家、家。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的情怀。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3、解释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6)桂棹兮兰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9)不知东方之既白
10)击空明兮溯流光
4、解释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
1)纵一苇之所如
2)方其破荆州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6)而卒莫消长也
7)冯虚御风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0)倚歌而和之
5、一词多义
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扣舷而歌歌曰
歌窈窕之章倚歌而和之
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
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
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耳得之而为声
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
目遇之而成色而吾与子之作共适
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
9)其:而不知其所之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10)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6、特殊句式的翻译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渺渺兮予怀
3)何为其然也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凌万顷之茫然
7)客有吹洞箫者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托遗响于悲风
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1)相与枕藉乎舟中
7、本文成语
1)沧海一粟:
2)正襟危坐:
3)遗世独立:
4)不绝如缕:
5)杯盘狼藉:
8、本文语言之美
a)赋体,对偶排比句多。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顺畅上口。
b)比喻连缀,情感流转,起伏自然。
c)反问句叠用,文势起伏。
d)关联相扣形成音节铿锵之美,客之议论形成主人的人生感慨。
赤壁赋课后反思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常识,并理解苏轼情绪变化的原因,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有目的学习,加深理解。
在学法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教法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微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问题设置为引导,让各环节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
在每个知识点后紧跟针对性练习,巩固知识,加深掌握,但由于时间有限,练习不能过多,也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做题情况,因此,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还需课后跟进了解。
赤壁赋课标分析
语文课标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赤壁赋》是鲁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文言文,是代表苏轼散文最高成就的一篇经典美文。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情、景、理三者在文中得到和谐统一,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本课是这篇课文的第1课时,学习本课,需要全文背诵,并且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课文内容上,需要了解作者苏轼由乐转悲的情绪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