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导致臭氧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含磷污水的大量排放
B.含氟空调的大量使用
C.酸雨的增加
D.工业产生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2.扬州在2017年就出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三年计划》,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到图中哪一个标志垃圾箱里?( )
A. B. C. D.
3.共创国家卫生城市,共享美丽健康宁夏,宁夏人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C.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D.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B.如果解决粮食问题人口增长就可以不受限制了
C.外来生物只会增加本地生物多样性,不会带来其他危害
D.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5.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会腐蚀建筑物
B.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C.酸雨可以导致河水酸化,威胁人们健康
D.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
6.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A.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B.减少支出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7.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黑子的大爆发
B.含氟的冰箱、空调普遍使用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工业生产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
8.控制人口数量的最终目的是( )
A.消灭饥饿
B.使人类有足够的水源
C.减少能源的消耗,以期长效利用
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9.我国人口从1979年的9.75亿到2009年的13.35亿,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A.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能源枯竭 B.产生大量垃圾
C.人类竞争压力过大 D.以上都对
10.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煤 C.沼气 D.天然气
11.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秸秆发酵再利用
C.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D.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
12.下列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资源无限丰富,可随意砍伐 B.乱砍乱伐、伐优留劣
C.草场退化、沙化 D.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
13.为了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现有四个分别贴有以下不同标志的垃圾桶,废旧报纸应投入( )
A. B. C. D.
14.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B.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C.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
1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16.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哪一种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 )
A.太阳能 B.风能 C.生物能 D.核能
17.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水中的水草变多影响了水螅的生活 B.山中水流清澈缓慢导致水螅无法生活
C.溪水温度低,导致水螅无法生活 D.水质受到污染,导致水螅无法生存
18.为了创建良好的水环境,我们应该
A.不进行工业生产 B.使用含磷洗涤剂
C.将工业废水排入河流 D.不用含磷洗涤剂
19.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煤气
B.大量燃烧含锰量很高的煤
C.大量燃烧含硫量很高的煤
D.大量燃烧沼气
20.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在患重感冒时,由于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太多,从而引起鼻塞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吞咽食物时不能进行呼吸
21.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主要物质分别是( )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氟利昂 ④重金属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④
22.下列做法违背了“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环保理念的是
A.使用共享单车 B.退耕还林还草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D.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3.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不相符的是( )
A.酸雨﹣﹣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土地沙漠化﹣﹣退耕还林还草
D.温室效应﹣﹣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24.下列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是
A.大量围湖造田 B.适当发展植树造林
C.把苍蝇和蚊子都消灭掉,以免传播疾病 D.大量捕捉麻雀,保护粮食
25.日本欲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决议引起了日本民众及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损害人类的DNA,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关注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下列观点不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是( )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空气污染,我国就不会遭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
D.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不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二、综合题
26.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此消息迅速引起全球关注。
(1)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会对_____生态系统造成放射性污染。
(2)若福岛附近海域存在如下食物链: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核污水流入海水中一段时间后,_____体内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3)污水排入大海之后的数十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这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具有_____。
2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并且由于石油的逐渐减少,造成了能源不足。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段时间,郑州市的汽车每天分单、双号行驶,其主要目的是避免交通拥挤和减少______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2)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会使全球______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3)为了减少石油的消耗,请你设想一种新能源汽车。______。
(4)为什么有人呼吁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尽量少开汽车?______(至少答两点理由)。
28.随着“灰霾”天气频频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可直接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
(1)雾霾天气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_____系统,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入_____,进而引起其它系统的疾病。
(2)PM2.5还可以成为_____等病原体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3)出现雾霾天气时要尽量用鼻呼吸,因为鼻腔中的_____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4)同呼吸,共奋斗,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的含量,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除减少汽车的使用外,请你再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
29.我国近三分之二人口以稻米为食,但近年来土壤镉(一种有毒重金属)污染加剧,可能会导致植物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镉,动物如果食用了受污染的植物会造成镉中毒。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和稻谷的产量会受土壤镉浓度的影响吗?研究人员研究的结果如下。
不同镉浓度土壤中水稻籽粒镉含量及稻谷产量
土壤镉浓度(mg/kg)
籽粒镉含量(mg/kg)
稻谷产量(g/盆)
0.68 (中度污染)
0.022
121.37
2.01 (重度污染)
0.213
129.85
(*农作物镉含量的国家安全标准值为0.2mg/kg)
(1)实验过程中使用专门设备生产的纯净水而非普通水浇灌水稻,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镉含量_________,稻谷产量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某些水稻品种具有富集镉的作用,其根上的根毛细胞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 镉离子,这一现象主要是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在发挥作用。
(4)对镉吸收能力强或弱的水稻品种都有其种植价值,请选择一种说明其种植价值: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0BACDB ADDDB 11--20CAABD DDDCB 21--25BCDBC
26.海洋 硅藻 鳕鱼 全球性
27.尾气 二氧化碳 太阳能汽车(答案合理即可)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28.呼吸 循环 病毒和细菌 鼻毛及黏膜分泌的黏液 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等
29.排除水中镉的干扰 增加 增加 细胞膜 种植对镉吸收能力弱的水稻可以减少稻米中的镉污染;种植对镉吸收能力强的水稻可以修复土壤中的镉污染。(答到一点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