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4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12:36: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单元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课前导学
……………
1
基础检测
……………
2
新题专列
……………
3
课内精读
……………
4
课外赏读
……………
5
片段仿写
……………
6
1.知识储备
课前导学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考生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其命题角度主要有:要求筛选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最新知识和基本概念。要求筛选出阐述文中重要概念、知识的材料。
考查方式:
课前导学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的题目要求限定字数)。
②揭示题目的含义,或者给文章加标题。
③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说明文的事理。
④解释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
⑤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或按题目要求找出相
对应的语句。
(2)说明文信息筛选整合四步骤,12字方针:
课前导学
①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读全文)
②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定范围——
问什么,就找什么。通过“抓中心句”)
③筛选确认有效信息。(筛信息——通过“抽关
键词、句”)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
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
提示语。还要注意关键句即过渡句、段首句、
课前导学
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
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
④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做整合——“
问什么,就答什么”“求同合并”)
______
顺序
2.自主阅读,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课前导学
逻辑
大自然的语言
(1-3)物候
与物候学
(4-5)
(6-10) 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四季物候景观
从古到今, 从起源到发展
物候观测的优点
   差异
具体事例: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物候观测对农业

重要性
北京受低温的危害
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纬度
   差异
经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yù
(    )果实的时期。
(1)再过两个月,燕子 piān rán(    )
归来。
基础检测
翩然
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āo shēnɡ nì jì(      )。
(3)花香鸟语,cǎo zhǎnɡ yīnɡ fēi
(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基础检测
草长莺飞
销声匿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在双方力量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决定用智谋取胜。
B.山河壮丽,英雄辈出,这里孕育出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C.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9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基础检测
C
.
.
.
.
.
.
.
.
.
.
.
.
.
.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营商环境的好坏,是遵义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B.傍晚,我们登上娄山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似海苍山、如血残阳和阵阵涛声。
C.编入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不过了。
D.近日,遵义城区投放了大量共享单车,这给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基础检测
D
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示。滴水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绳锯可以断木,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        ,是在告诉我们              。
4.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句
式相同或相近,意思相承或相关。
基础检测
大地能载万物
学习要广读博览
1.学习完《大自然的语言》后,班级准备举行“深入了解物候”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新题专列
(1)联系课文,谈谈下面这首诗关系到哪些物候知识。
新题专列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髙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
新题专列
(2)包含物候现象的古代诗歌有很多,请你再写
出两句这样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示例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新题专列
(3)你还知道哪些物候现象?请联系实际说一说。
(课文中提到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当看到荷花开放时,便知道是夏天来了。
新题专列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新题专列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新题专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忙时节(意思对即可。)
新题专列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意思对即可。)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
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
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活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课内精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第1~4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
课内精读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
课内精读
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
课内精读
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
课内精读
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
异。
2.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
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物候的变化。(或答“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
4.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
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
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题。
课外赏读
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曹 俊
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中微子,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课外赏读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
课外赏读
了能量。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 500米
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了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他们二人因
课外赏读
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
课外赏读
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一个固定味的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味(至今,人们发现了三种中微子,即三种味)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
课外赏读
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中微子振荡会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即正反粒子的行为可以不一样,很有可能造成反物质消失。因此,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解决这些谜团需要巨大的探测器,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日本前两代神冈
课外赏读
实验坚持自己的优势方向,掌握核心技术,持之以地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此次启动的第三代实验“顶级神冈”将建造一个26万吨的水探测器,造价约8亿美元。此前,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也已开始建设。三个实验间既竞争又互补,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发现能力。新一代的中微子实验,也许有一天可以揭开宇宙起源的谜题。
(选自《中考网》)
课外赏读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基本粒子中微子最大的特点是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科学上探测也极其困难。
B.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探测到中微子,进而发现了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不守恒的现象。
C.“太阳中微子数量比理论预言少得多”的发现,被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D.文中几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事例,体现了大胆预言、小心求证的科学探索精神。
课外赏读
A
2.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课外赏读
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中微子质量和电子质量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中微子是最轻的粒子的特点。
3.请解释“中微子振荡现象”,并说明其可能产生
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赏读
中微子振荡现象是指大气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其他种类的中微子的现象。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有: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会影响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中微子振荡可能会造成反物质消失;也许有一天会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仿照《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写一段描写四季之歌。2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仿写
示例:“叮咚叮咚”,雪化了,惊动了沉睡的
草儿,立春了。过了几个月后,“哗啦哗啦”,天上下起了粗大的雨点,像是雨在万物上敲起了鼓点,天气又转到了酷热的夏季。池塘中朵朵荷花绽放出他们艳丽的笑脸,荷叶上还有几滴顽皮的露珠在滚动。随着时日的推移,天逐渐高,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渐淡,果实逐渐饱满,到处可见硕果累累。随着秋风来临,发黄的叶子簌簌落下。季节进入到酷寒的冬天,在这片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小动物们则早已从草间消逝,进入了冬眠状态。风雪载途,衰草连天。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在我的家乡,四季之歌千百年都唱着循环的歌,乐不知疲。
片段仿写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