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 题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并掌握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4.知道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分析气候干旱的原因,知道地理要素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3.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意义和环保工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自然特征与西气东输中环保工作的学习,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2.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气候、河流城镇等地理特征;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及开发过程中的环保工作。
难点:1.塔里木盆地交通城镇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及开发过程中的环保工作。
教 法
演示、讨论、读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教师准备
PPT、视频、课本剧剧本和道具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自主学习内容、排练课本剧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今年3月份上映了一部振奋人心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部分片断,认真观看影片中提到了哪些重大工程。多媒体播放视频,提问:影片中提到了哪些重大工程?
师:这些工程都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油气资源。
PPT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图
师: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今天,我们一起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来探秘宝地——塔里木。
讲授新课
一、西气东输——课本剧
过渡:首先,请欣赏课本剧《老塔和老东的故事》
PPT 展示问题
问题1.剧中的“老塔”和“老东”各指什么,他们之间又产生了怎样的联系?
师:PPT讲解西气东输一线二线起止点
一线:轮南——上海
二线: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问题2.根据剧中人物对话归纳西气东输的地理意义?
师:PPT 讲解西气东输的意义
问题3.在施工过程中,都做了哪些环保工作?
师:PPT讲解西气东输工程如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过渡:在西气东输施工过程中,国家加大人力物力保护生态环境,足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西气东输的起点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极具脆弱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
塔里木盆地——自主学习
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自主学习的任务,下面就有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自主学习的成果。
师:PPT讲解后提问:塔里木位于我国新疆,全称,省会是?
师: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气候特征是干旱,什么原因?
师:如此干旱的气候,使得盆地中心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维语意思是?PPT展示塔克拉玛干的景观
师:PPT讲解后提问:塔里木盆地河流的补给类型?
师:PPT讲解后提问:什么是绿洲?
师:在新疆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八,但却集中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耕地。绿洲地区农牧业发达。展示绿洲农牧业PPT
转承:塔里木盆地虽然贫瘠荒凉,却孕育了许多文明,不仅在现代有勤劳的人民,古时候也有很多民族生活在这里。
拓展:塔里木盆地的历史,展示PPT
丝绸之路、小河公主、罗布泊、楼兰等。
转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孕育沙漠文明都离不开水源,离不开绿洲。PPT
小组讨论(3分钟):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分布和水源绿洲的关系
师:PPT讲解
转承:观察塔里木的交通路线图,图中你能找到几种交通运输方式?
师:现在有两条后期修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无人区,目的是什么?
师:PPT沙漠公路修筑之前,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只能沉睡在地下,修筑后,才得到了开发,这两条公路的修筑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新课内容我们学完了,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师: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强调出重难点。
巩固练习
为了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课后作业
手绘塔里木盆地轮廓图
誊抄板书
完成同步测验习题
欣赏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并回答问题。(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学生表演课本剧
学生回答问题
老塔指塔里木盆地,老东指东部地区。联系指西气东输。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小组汇报
地理位置
本小组同学回答
第二小组汇报
气候特点
本小组讲解气候干旱原因
“进得去,出不来”
第三小组汇报
河流特点
本小组回答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第四小组汇报
城镇及分布特点
本组同学回答课前搜集资料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成果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开发油气资源
学生结合板书总结
学生做题
用时事导入,密切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本环节的设置旨在将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学生容易理解的课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旨在提高学生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难度较小的概念性知识,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设置是想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并且总结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设置目的是与本课初始环节西气东输遥相呼应。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 塔里木盆地 宝地
概况 西气东输
位置 气候 河流 城镇 起止点 意义 双赢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总体状态良好,课堂气氛与理想中有些微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调动课堂气氛的工作。
课本剧的设置比较成功,让学生以最直白的方式了解了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意义及在在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在以后的教学中,在适当的课节中可以运用这种模式。
在讲到西气东输工程二线起止点时,只讲了进口中亚的天然气,应该是大部分进口中亚,另一部分由塔里木盆地供应。教学语言缺乏严谨性。在日后教学中要加强。
整个课堂中,语速较快,节奏也很快,让人感觉特别乏累,以后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放慢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