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案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鲁教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教案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鲁教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8 17: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教学设计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科(版本)
鲁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
章节
第九章第一节
学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整体上介绍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的影响。首先教材通过图片和资料简单介绍了青藏地区,给我们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雪山和冰川的景观图等介绍了青藏地区海拔高的主要特点,由此引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的特征,还有太阳能丰富以及众多和气候有关的旅游景点,接着从自然环境中走出来,分析当地农牧业的特征,受海拔高的影响,青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高寒牧区,著名的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等,青藏地区能源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之中,由于昼夜温差大,因此营养物质积累多,农作物产量高,受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的影响,当地居民多吃糌粑,住帐篷和碉房。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北方、南方、西北地区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地图或者资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地理位置特征了解其自然环境,再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当地农牧业的状况,还可以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工业特点及分布。不足之处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不足,在教学中要注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教材P85图9.3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阅读教材P85图文资料、P86~87“活动”,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P88图文资料,了解青藏地区农牧业的特征,阅读P89图文资料,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高寒的自然特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青藏地区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措施
本节内容讲述了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有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本节地理信息丰富,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形象的影像资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地图或资料,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提取主干知识,锻炼学生析图、用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学习法、自助探究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环境
触摸一体机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索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青藏地区》,
在学习之前,大家来观看一个这样的小视频。
播放《酥油茶制作》视频,布达拉宫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视频中的酥油茶是青藏地区的传统美食。你们的偶像王源在观看这个视频之后,对青藏地区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7月份准备去青藏地区旅游,让你帮他做一个攻略,大家能接受这个挑战吗?
学生:能。
教师:王源去青藏地区可不是纯粹为了玩的,他有他的旅行目的,他的旅行目的是什么?哪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酥油茶的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情境,中学生感兴趣的TFboys成员之一王源想去青藏地区旅游,将学生带入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旅游准备篇
教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做了攻略,王源应该穿哪套衣服去青藏地区呢?带哪些物品呢?
学生A:带氧气袋。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教师:还有什么?
学生B:羽绒服。因为海拔高,气温低。
教师:非常好。还有什么?
学生C:防晒霜。因为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要注意防晒。
老师: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我们还需要带上太阳镜,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大家在做攻略时,肯定会看到这幅图片,这是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哪名同学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解一下青藏地区的范围。
学生D: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青藏地区的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老师:大家给这位同学鼓掌。哪名同学能根据老师的板图填充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
同学E上黑板填充主要山脉。
教师:大家看E同学填写是否正确?
学生:正确。
教师:大家继续观察这张图片,通过图例可以看出,青藏地区的海拔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海拔高。
播放另一张图片。
教师:大家观看这张图片,这幅图仿佛我们置身于青藏地区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藏地区的地形的什么特点?
学生:近看是川。
教师播放从远处观看青藏地区的图片。
教师:这张图片呢?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远看是山。
教师:除了给你远看是山的感觉,还有什么感觉?
学生:寒冷。
教师:刚刚咱们学会了青藏地区的海拔高,一个“高”,一个“寒”,促成了青藏地区的的自然特征——高寒。
那么青藏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王源同学自己也做了一些的了解,他想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具体有什么特点?他找到了这样两张图片,大家一起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4分钟)
学生根据小组合作探究结果用PPT演示讲解。
学生F:通过这两幅图看出,拉萨无论是一月份还是七月份,气温都比成都低,所以是冬寒夏凉,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再看这幅图片,拉萨的一天内的气温都比成都低,气温日较差也比成都大。最后,拉萨的年日照时数是3005小时。成都的年日照时数是1239小时,相差1766小时,约等于74天,拉萨一年接受太阳光照的时间要比成都多74天。
教师:给F同学鼓掌,讲的非常好。因为拉萨的年日照时间长,所以它有了一个美称“日光城”。
旅游进行篇
教师:了解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之后,王源准备出发了,除了同学们建议他带的东西,老师还建议他带上了中国旅行地图册及照相机,他得我们拍下美丽景观呀。王源也确实给我们拍下了青藏地区的美丽景观,但是他很调皮,他让我将这些图片做成视频,之后让大家来回答他在当地看到的景观有哪些。大家来观看这个小微课。
教师播放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及景观微课
教师:视频播放结束,老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游戏,在PPT中老师做成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经典动画形象,在每个形象的背后都有相应衣食住行等,需要同学们回答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等有哪些。准备好了吗?拿命同学首先接受挑战。
学生G:我选小灰灰。
教师:好,我们来看看小灰灰后面的是什么。传统民居。
学生G:碉房和毡房。
教师:非常好,请坐。接下来哪位同学迎接挑战?
学生H:喜羊羊。
教师:喜羊羊后面藏的是主要的农作物。
学生H:青稞和小麦。
依次将每个形象翻开,带领学生将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景观、农作物及畜种学习完。
教师:这一轮咱们赢了,王源没有考住我们。但是他有给我发来了微信,他真的遇到问题了。咱们一起来帮他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合作讨论二。(4分钟)
教师:讨论结束,哪名同学能将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给大家。
学生I:青藏地区的牧区为高寒牧区,主要的牲畜有藏绵羊、臧山羊、牦牛;青藏地区的农业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原因是这里热量充足,水源充足。而青稞和小麦在青藏地区颗粒饱满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低。
教师:大家给学生I鼓掌。气温低使作物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助于养分的积累。
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处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此知识点,既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
通过多媒体播放微课点拨,增强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
旅游回忆篇
教师:王源的青藏之旅结束了,通过他的这次旅行,你学会了什么?哪个小组能上来将思维导图填充完整。
A小组上黑板填充思维导图。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搭起整节课课程框架。
达标反馈
对应习题训练
趁热打铁,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布置作业
A层: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B层:请复习本学案
C层:请将自主学习部分背会
及时巩固复习,将所学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在学生眼中,青藏地区是一个神秘的地区,这就引发了学生探索青藏地区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在新奇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样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基本能够掌握如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和主要牲畜(牦牛)等重要的知识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虽然知道了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但是具体分析原因的时候,有的同学表达不清楚,这就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系统,只是形成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而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还有学生在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只是观察图片,不深入思考,这样就影响了教学进程的推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采用多种手段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