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琵琶行并序》课件(苏教版必修四)

文档属性

名称 3-1-3《琵琶行并序》课件(苏教版必修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6 12:2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故有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是唐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写了以《秦中吟》和《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观刈麦》
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序言交代什么写作背景?何处体现了写作缘由和目的?
背景是作者从长安贬官至江州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不作今天“因为”解释,是“因此写下”,点出写作缘由;
“以”是“用来”的意思,表明目的。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3.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4.“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用原诗文回答。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同是天涯沦落人”:
少年欢乐: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中年沦落: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当前心境: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辞京谪居,卧病浔阳,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倾述
克制
京倡商妇怨:
京官谪官恨:
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6.课文有几处描写音乐?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有三处描写音乐:
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
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
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其中第二处是正面描写,是详写;第一第三处都是略写,不同的是,第一处是暗写,第三处是明写。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安排得很巧妙。
7.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使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调弦定音,
同凡响,
声中含情;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调弦
总说
音乐
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
低沉抑郁
描写音乐的方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详写
清脆圆润
婉转流利
冷涩凝结
激越雄壮
音乐
感情
轻松愉快
幽愁暗恨
激烈紧张
戛然而止
无声暂歇
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
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的境界。
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有何作用?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说明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如梦方醒。
9、作者的同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
10、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最多?
因为触及到他自己遭贬的伤痛,也有可能是作者借琵琶女的形象抒自己遭贬的不幸。白居易能够冲破出封建的等级观,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歌女,并把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可贵的。
11、作者揭示音乐感人魅力是什么?
明确:诗人抓住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情”贯穿音乐描写的始终,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旋律变化也体现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抓住“情”来写,就写出音乐的灵魂,使音乐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感人魅力。
整理情节:
送人
听曲
互叙身世
感叹